在抗擊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醫務人員背負著患者的信任和公眾的期待,是沖在最前線,守護公眾健康的“戰士”。然而,“白衣天使”也是普通人,在持續高強度的工作下,該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適呢?
一線醫務人員可能出現哪些心理症狀
據專家介紹,從目前咨詢的醫務人員的情況來看,最為多見的是睡眠問題,尤其是剛剛到達疫區時,很多醫務人員出現了睡眠波動的情況,具體表現為:夜晚入睡困難、入睡后多夢、早醒睡不著等﹔其次是焦慮問題,很多醫務人員表示,無法控制自己內心的不安﹔有少數醫務人員還出現了身體不適的症狀,如胸悶、乏力等﹔另外,也有部分在重症室的醫務人員,在面對無法挽回的生命時,內心產生了內疚、悲傷的情緒。
專家認為,導致以上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巨大的工作壓力。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長期承受著身體和心理的巨大壓力,面臨精神緊繃、生物鐘紊亂的問題,即使是工作結束后,仍處在單人單間彼此隔離的環境,不良情緒無法得到及時紓解。
以上原因都導致了醫務人員不良情緒的堆積,由此產生了包括失眠在內的一系列心理問題。
如何判斷一線醫務人員是否需要心理援助
在疫情的高壓下,有哪些可供初步判斷的表現形式可以幫助醫務工作者確定自己是否需要心理援助呢?
在面臨壓力時,每個人的表現千差萬別,但仍然有一些基本規律可循。心理科醫生會通過專業測試工具,如心理量表、篩查問卷等,初步識別出可能會出現較大心理問題的人群。通過面對面訪談則能更加精准地進行判斷。
此外,一線醫務人員還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自行判斷。如果出現了長期失眠、持續情緒低落、行為無法適應新環境等反常情況,就要及時採取措施,尋求心理疏導。
一線醫務人員如何進行心理調適
對於一線醫務人員進行心理調適的方法,專家給出以下四點建議:
一是在認知上樹立信心,樂觀看待疫情發展。目前新增確診人數和以往相比已有明顯下降。我們應該認識到,過去一段時間的付出和努力是卓有成效的。
二是在行為上保持規律。包括規律的作息、按時進行室內運動、保持日常的生活習慣等。
三是在情感上及時疏泄。首先,要學會接納自身存在的不良情緒。在面對如此重大的公共事件時,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產生不良情緒,如焦慮、自責等應激反應,這些都是正常的。其次,要認識到即使是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人的能力仍然有限,當面臨患者無法醫治的情況而產生無力感時,應及時調整好情緒,還有更多的患者在等待救援。
四是當發現自身有心理問題苗頭時,如果無法通過自我調節得到緩解,就應該及時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此次,國家衛健委已派出300名精神科專家和心理專家,幫助一線工作人員進一步筑牢身心堤壩。
專家還為醫務人員開出了十二字“心靈處方”——安全、支持、連接、放鬆、寬容、咨詢。意為:做好防護以保証自身安全,同伴之間互相鼓勵支持,和家人朋友定期溝通聯系,保証休息並適當放鬆,不苛責自身並接納醫學的有限性,遇到問題向專業人員求助。
如今,疫情防控到了攻堅階段,希望這份“心靈處方”能撫慰每一位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
受訪專家: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上海市第九批援鄂醫療隊領隊王振主任醫師
廈門市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廈門市援鄂醫療隊心理專家丁麗君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