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痔瘡犯了怎麼辦?

周璐

2020年03月19日14:25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在人們的努力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發展到了新的階段,近幾日,國內新增感染病例多為境外輸入型,形勢緩和趨好。隨著各個城市復工復產的逐步展開,接下來的日子還需要大家繼續繃緊疫情防控這根筋。

由於防疫形勢的需要,人們宅家吃得多、睡得多,但是動得少,偶爾出門也是到小區門衛處去拿外賣。有些人由於三天兩頭吃辛辣刺激的外賣,“老痔瘡”又犯了,今天,給大家講講疫情防控緩和期,如果出現肛周或腸道疾病該如何處理,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判斷病情,科學就醫。

第一種:有“痔瘡”病史的老朋友

新冠疫情期間,居家飲食刺激、作息不當,則極易誘發。

——如出現肛周腫塊脫出、疼痛、腫脹、便血等症狀

建議:可使用痔瘡軟膏、痔瘡栓、溫水坐浴緩解不適,並注意及時將脫出腫塊推回肛內﹔同時注意清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排便通暢,注意休息,避免過量劇烈運動(如跳操、騎單車、舉重等)。

第二種:長期便秘或年老體弱者

——如出現多日未排便、大便干結、糞便嵌塞,導致肛門墜脹不適等症狀

建議:可臨時使用開塞露,由家屬戴手套后幫助用藥排便(必要時請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便后溫水坐浴。

開塞露不可長期過多使用,避免刺激過度,形成依賴。如有痔瘡發作,可參照第一條。

第三條:肛周濕疹

——如有出現肛周瘙痒不適等症狀

建議:避免穿皮褲、緊身褲等不透氣的下裝,注意勤換內衣﹔不要抓搔,溫水清洗,保持肛周清潔干燥,必要時涂抹派瑞鬆藥膏(不建議連續使用超過一周)﹔或以少量花椒煮水后清洗,注意水溫不能過高。

第四種:肛周炎症

——如有出現肛周疼痛、坐臥不安,甚至伴有發熱等症狀。

建議:考慮可能是肛周膿腫、藏毛竇等炎症性疾病,確診后早期抗感染藥物治療有助於控制病情﹔膿腫不能自行撐破皮膚流出膿液者,需及時到醫院切開引流或抽膿處理。

第五種:異物嵌頓

——如有異物卡塞肛門口,如棗核、魚刺等

建議:及時至醫院處理。

第六種:便血

——如出現排便帶血,分情況考慮。

建議:如果在排便干硬或排便次數過多后出現,考慮多為內痔或肛裂引起的出血,有的會伴有肛門疼痛。此類情況請注意調整飲食、保持排便成形通暢。建議可予痔瘡栓納肛治療。

當然也不能排除其他肛管或腸道疾病引起的便血,如出現粘液血便、暗紅色血、柏油樣便等,建議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若出血較多、停止排便后不能止血者,請及時到醫院處理。

總之,易緩解的肛周疾病可擇期就醫,緊急症狀或不能緩解的要及時就醫。很多肛周疾病,如痔、肛裂、濕疹等,可以通過調整飲食,糾正不良的排便習慣,改善生活方式和簡單的藥物保守治療得到緩解,若就診不便,無須過度緊張焦慮,注意勞逸結合,飲食均衡,合理作息。

如遇緊急症狀或不能自行緩解的症狀,可根據當地各醫院公布的程序及時就醫。

疫情期間就醫小貼士:

1. 先網上預約(一般為醫院的微信公眾號),后就診。

2. 攜帶身份証、醫保卡或農保卡,主動出示當地健康碼。

3. 就醫過程中規范佩戴口罩(不建議佩戴紙質、海綿、棉布、帶氣閥等口罩)。

4. 勤洗手,或使用免洗消毒液,不隨意揉碰眼耳鼻口。

5. 服從本地醫院的疫情防控流程,特殊時期相互體諒,注意與他人保持一米以上距離。

本文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醫學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王韜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責編:丁亦鑫、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