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讓很多人產生恐慌不安的心理,此時,父母的言行更加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疫情防控期間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和教育策略,以自如地應對特殊時期的“特殊教育”。
父母為孩子做出榜樣就是最好的教育
每個孩子都是研究父母的專家,許多父母特別在意自己對孩子講了哪些道理,似乎認為這才是家庭教育。實際上,對孩子影響最深的是父母怎樣做,其次才是父母講了什麼。所以,父母為孩子做出榜樣才是最好的教育。
疫情期間,對父母來說如何為孩子樹立榜樣是個挑戰。比如,是否遵守防疫規定,是否出門戴口罩,是否主動申報去過疫情城市或乘坐過什麼交通工具,當需要支援防疫前線時是否毅然前往等等。當父母在做的時候,不要忘記背后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那是孩子在觀察和判斷,而這是最為深刻的家庭影響。
父母要給予孩子積極的解釋
孩子的心中充滿好奇卻又缺乏知識和經驗, 幾乎每個孩子都是“小問號”。因此,防疫期間如何解釋考驗著父母們的水平。
在災難面前,父母不要蒙住孩子的眼睛,而要對孩子准確地說明事實真相。比如,要耐心告訴孩子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如何有效預防,有哪些傳播信息是虛假的等等。更為重要的是,父母需要給孩子科學而積極的解釋,而不是盲目和消極的解釋,以消除孩子的恐慌心理,這甚至比獲得知識本身更重要。在積極的解釋中,與孩子討論醫生勇敢負責的精神,還有全國各地對疫情嚴重地區的馳援,都是極好的榜樣教育,也是富有現實感的價值觀引領。
長時間居家也需要豐富多彩的生活
實際上,家庭教育的本質特點就是生活教育。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說,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壞的生活就是壞的教育。 所以,可以安排豐富多彩的家庭生活,如閱讀、寫作、游戲、運動、家務勞動、藝術創作等等。
居家期間,如果能培養孩子學會做飯和洗衣服等家務,也將使孩子終身受益。國內外大量的調查研究都証明,童年時期養成勞動習慣,長大后更可能具有責任心,也更容易適應家庭生活和職場工作。
好習慣成就孩子幸福的一生
習慣的養成不能隻靠行為訓練,而要通過抓牢認知、激發情感和行為訓練三個關鍵環節。具體該怎麼做呢?以勞動習慣為例,首先,要通過鮮活有力的事實,讓孩子認識到勞動的價值,產生參與勞動的興趣﹔其次,要尋找身邊的榜樣,尋找“媽媽的味道”之源,特別是擅長勞動的父輩和祖輩的故事,激發孩子對於勞動的情感﹔最后,經過具體訓練,讓孩子學會幾項勞動技能,尤其是與自我管理密切相關的做飯和洗衣服等家務技能,重點在於引導孩子長期堅持直至習慣養成。
當然,在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過程中,父母的榜樣作用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如果全家人都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一定是家庭幸福生活的有力保障, 也讓孩子一生的發展充滿希望。
總之,危機也是機遇,國之本在家。如果父母們堅持以上四大原則和方法,防控疫情期間的家庭教育就可能讓全家人受益,並成為永久的家庭財富。
資料來源:中國婦女出版社
本文由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常務理事,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孫雲曉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