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吃過某種食物后,會出現腸胃或皮膚不適,但這並不是都是實物過敏,也可能是食物不耐受。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恍然大悟?
食物過敏是人體的免疫反應,免疫系統的錯誤應答是誘發過敏的原因。比如吃了東西之后嘴唇腫脹,眼睛浮腫,起皮疹或者出現喘鳴,甚至引起過敏性休克。
食物不耐受與食物過敏截然不同,雖然更常見,但不會誘發變態反應,雖說血細胞被整體免疫激活也是可能的原因。脹氣、腹脹、胃痙攣以及腹瀉都可能是胃腸道營養吸收不良的表現。出現以上情況的誘因可能是人體內缺少某種特定的酶,從這個意義上說,可能是天生就沒有。
比方說,乳糖不耐受患者的基因中缺少乳糖酶,所謂“乳糖”就是牛奶中的糖。乳糖不耐受的發生率在不同人群中也不一樣。亞洲人幾乎都有點乳糖不耐受的症狀﹔生活在加勒比地區的黑人乳糖不耐受比例佔80%﹔而北歐人這個比例隻有50%。很多人以為自己對乳糖不耐受,實際並非如此。所以如果懷疑自己缺乏乳糖酶,那最好還是讓醫生給診斷一下。
對乳糖不耐受的人也不必對所有乳制品敬而遠之,其中的大部分人隻要每天牛奶飲用量不超過350毫升,就不至於引起任何令人難堪的后果。相比之下,酸奶更容易被人們接受,因為它們是經過發酵的牛奶。
值得注意的是,食物不耐受區別於食物過敏,不一定需要完全禁食。比如說喝牛奶出現腹脹、排氣,甚至腹瀉,只是對乳糖耐受不良,而不是對牛奶蛋白過敏,那麼可以飲用酸奶而不引發症狀。
資料來源:《BBC人體如何工作》,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本文由南京醫科大學副教授李敏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