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如何推行公筷公勺成為健康文明“新食尚”?

楊國威

2020年04月22日13:37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暴發,讓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也引發了全民對改變生活方式的反思。中國傳統的圍桌共食的用餐習慣,是否會因這場疫情而改變?分餐制,是否會破壞濃濃的餐桌情懷,讓聚餐少了些許人情味?近日,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聯合向全體市民發布使用公筷公勺倡議。“小餐桌”引領“大文明”,讓公筷公勺成為健康文明的“接力棒”,我們該怎麼做?

什麼是公筷公勺和公叉勺?

公筷公勺是指兩人以上同桌共餐者就餐時,為方便分餐而擺放的公用筷子、勺子的統稱,專用於從公用餐飲器具中夾取菜肴放到個人使用的餐飲器具中。

公叉勺,既是勺子,也是叉子,兼具叉和勺的功能。設計獨特的公叉勺刻有餐飲企業店標和健康宣傳用語,是對公眾開展健康知識傳播的良好途徑。

為什麼要推行公筷公勺?

因為我們中國人吃飯聚餐大多數時候不是分餐制,而是共同分享一大盤菜肴。從健康、科學和環保的角度來看,使用公筷公勺取菜有諸多好處。

1、干淨衛生、預防疾病。圍桌共食的就餐方式增加了疾病在人群之間的傳播風險。就餐者中的病人或病原攜帶者可隨著圍桌共食中來回“穿梭”著的筷子將疾病傳播給其他共同就餐的健康人群。使用公筷公勺、分餐進食的最大好處就是降低“病從口入”的風險。

2、減少浪費、環保節約。使用公筷公勺,菜肴沒有被各種唾液所污染,就餐者可以放心打包未吃完的剩菜。減少浪費的同時,還培養了環保節約的意識。

與家人朋友聚餐時該怎麼做?

與家人朋友聚餐時,請一定不要忘記為每一道菜加公筷或公勺。無論是在飯店還是和家人用餐,都請使用公筷公勺。用餐人流較大的飯店,更應主動提供公筷公勺,倡導文明健康用餐。

如何在餐飲企業推廣使用公筷公勺和公叉勺?

餐飲經營服務單位要根據用餐人數、菜品數量配備相應的公筷公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一公勺,並通過打造“有宣傳、有標識、有提醒、有消毒、有創新、有推廣”的服務標准,主動引導消費者使用公筷公勺。

有宣傳,在就餐場所的醒目位置張貼推廣使用公筷公勺的宣傳海報﹔

有標識,在餐桌上放置宣傳桌牌或粘貼公筷公勺宣傳貼紙,在餐桌上放置公筷公勺,樣式、顏色、大小、標識明顯有別於普通餐具,便於用消費者識別﹔

有提醒,統一要求餐飲服務人員(經營人員)提醒消費者使用公筷公勺﹔

有消毒,對公筷公勺落實統一消毒要求,做到“一用一消”,嚴防交叉感染﹔

有創新,推廣使用兼具叉和勺功能的公叉勺,在公筷公勺的標識或外形制作上創新設計,吸引消費者主動使用。

有推廣,通過公眾號、小程序等“互聯網+”形式,結合抽獎、現金抵扣、發放優惠券、贈與小禮物等舉措,引導消費者在就餐時使用公筷公勺和公叉勺。

如何在居家生活中推進使用公筷公勺?

習慣成自然,每個人從一餐一飯做起,在日常生活、家庭聚餐中主動使用公筷公勺,將使用公筷公勺的理念深入至家庭,引導親朋好友和周圍越來越多的人形成使用公筷公勺好習慣。

1、固定餐具,每個家庭成員有自己固定使用的碗、筷子、勺子、水杯,且在外形或顏色上容易辨別。

2、實行分餐,把做好的飯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員的盤子、碗裡面,大家只是圍坐在桌子上一起吃飯。

3、公筷公勺,家庭每個成員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和勺子吃飯,在每個盛食物的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每個人都用公筷公勺夾、盛食物。

4、兒童喂養,鼓勵孩子盡早獨立進食,嚴禁用嘴嘗孩子的食物、幫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對口喂食孩子以及與孩子公用餐具等做法。

安全用餐非小事、一筷一勺見文明,良好的餐飲習慣關乎公眾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啟動使用公叉勺,大力推廣使用公筷公勺,防范、減少交叉感染和食源性疾病傳播,積極倡導健康衛生的用餐方式,人人參與、人人行動,讓健康、安全、文明的生活方式與社會風尚惠及每個家庭、每位市民。

受訪專家:上海市黃浦區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楊國威

(責編:董菁、李慧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