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境外疫情暴發增長態勢仍在持續,我國外防輸入壓力持續加大。隨著我國多地應急響應等級下調,無疑給市民生活帶來更多便利。但是,響應級別調整並不意味著疫情防控有所放鬆。鐘南山院士與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均公開表示,新冠肺炎不可能鏟除得一干二淨,將來會像流感一樣長期存在,對此我們要做好准備。經過五一的暢玩,你的防疫思想也該擰擰了。
叮囑一:勤洗手的習慣不要忘
洗手是預防傳染病最簡便有效的措施之一,日常工作、生活中,人的手不斷接觸到被病毒、細菌污染的物品,如果不能及時正確洗手,手上的病原體可以通過手和口、眼、鼻的黏膜接觸進入人體。通過洗手可以簡單有效地切斷這一途徑,保持手的清潔衛生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
洗手是減少手部細菌、病毒最直接有效的辦法之一,正確洗手是關鍵。正確洗手是指使用流動水,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每次洗手應揉搓20秒以上,應確保手心、手指、手背、指縫、指甲縫、手腕等處均被清洗干淨。不方便洗手時,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進行手部清潔。
叮囑二:這些地方還是要戴好口罩
雖然隨著我國多地應急響應等級下調,4月30日,北京舉行的第97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6位發言人都摘了口罩,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地方都可以不需要戴口罩。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副院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病防治臨床中心副主任李亮表示,對於傳染病的普遍預防,兩個措施最有效:戴口罩和保持手衛生。李亮解釋說,在疫情得到完全控制之前,應該繼續保持戴口罩這種習慣,尤其是在人群比較密集的地方、辦公場所等,帶口罩不僅是保護自己,也是對別人的保護,從而避免疫情的傳播。這四種地方口罩一定不能摘掉。
一是身處人員密集的場所,例如乘坐電梯、公共交通工具,應隨身帶好口罩,與他人保持一米的安全距離。
二是特定場所的工作人員。例如火車站、機場、公共交通工具、養老院、福利院、監獄的工作人員應該佩戴口罩。
三是部分重點人員。包含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境外來的回國人員,應該佩戴口罩。
四是有職業暴露情況的工作人員,例如醫護人員,從事疫情防控的警察、保安,保潔人員等,這些人群也應該在工作時佩戴口罩。
叮囑三:勤通風的習慣不要忘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是目前新冠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但飛沫傳播距離很短,不會在空氣中長期飄浮。如果不在密閉空間裡,通風會使飛沫在空氣中形成的病毒濃度降低。建議每天至少保証有一定的時間開窗通風,是降低感染風險的有效措施。
北京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專家介紹,室內污染物的來源主要包括化學性污染物,比如二氧化碳、甲醛、燃燒產物等﹔物理性污染物,比如噪聲、家用電器產生的輻射﹔生物性污染,比如塵螨、各種致病微生物﹔放射性污染物,比如建筑材料中的放射性物質“氡”。
通風是一種引入新鮮空氣,以降低室內污染物濃度,並且能調節室內溫度和濕度的有效手段。且自然通風還具有舒適、節能、便捷等優點,對於保持室內空氣的清潔與新鮮非常重要。
此外,專家介紹,開窗通風還能夠增加室內有益身體健康的空氣負氧離子。空氣負氧離子,是地球上維持生物健康的重要物質。它可以調節人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和抑制,改善大腦皮層的功能,促進造血功能和肺的換氣能力,提高人的免疫力,被譽為“空氣維生素”。
而這種負離子在山林、海濱的空氣中的含量最高,每立方厘米中約有2500個﹔農村原野中較高,每立方厘米中約有1000個﹔城鎮較低,戶外約有600個,室內隻有300個﹔在冬季密閉的房間內,隻有幾十個。開窗通風,能夠把對身體有益的負離子引到室內來,並送走對身體有害的過盛的正離子。
這四個時間點,記得要通風
1.早起后:早晨室內空氣含氧量降低,而且整理床鋪時,塵螨、皮屑等亂飛,居室急需通風換氣。
2.做飯時:煎炒烹炸等烹調方式會產生大量油煙。此時應保持窗戶與抽油煙機同時開啟,促進室內污染物排出。烹飪結束后,要繼續開窗通風10分鐘以上。
3.打掃時:打掃房間時,室內的灰塵、細菌、塵螨等物質會飄浮在空中,需開窗通風,以降低室內污染物的濃度。
4.睡覺前:天氣適宜時,睡前半小時開窗15分鐘左右,可增加室內空氣中的含氧量,有利於睡眠。
開窗最佳時段、時長,看這裡
健康教育所的專家提醒您,開窗通風還在時間、時長、方法、效果等方面有四個講究:
1.講時間:一般在8:00-11:00及13:00-16:00,大氣擴散條件較好,污染物濃度較低,開窗換氣效果較好,其中以10:00和15:00左右為最佳。
2.講時長:每次開窗通風的時間20-30分鐘為宜,如果隻將窗戶開個小縫,通風時間需增至30-60分鐘,每天開窗通風3-4次。
3.講方法:通風方式以形成對流為佳,例如打開家中距離最遠的窗戶和門,讓流動的空氣穿過整個房間。
4.講效果:夜間睡覺時,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可將窗戶開一小縫,以使室內氧氣得到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