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鐵潤肺又通便!木耳花式吃法給寶寶用起來

許尤佳

2020年05月09日09:20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天氣一熱,大家是不是對重口的葷菜漸漸提不起興趣,就想吃點爽口的小菜?

一到夏天,很多家庭都喜歡弄點涼拌菜,尤其在北方地區,食物過水煮熟,再過一遍冷水,澆上油鹽,加上調味料,很快就能弄一盤小涼菜。寶寶吃了也很開胃。但是,有的涼菜過於“涼”,寶寶吃了容易壞肚子。

那夏天究竟可以給寶寶吃點什麼清爽又安全的食物呢?性味平和的木耳是一個好選擇。注意:夏天給寶寶吃涼拌菜,注意不要選擇性味寒涼的食物,更不要冷食,要常溫、適量服用為宜。

木耳補鐵,營養價值很高

“黑色瑰寶”是西方人對木耳的夸贊,“補鐵大亨”則是營養學家對它的美稱。論營養,木耳含有比較多的鐵、鈣、磷和維生素B1等營養物質,營養價值堪比肉類,和豆腐一起被稱為“素中之葷”。中醫認為,木耳是“利五臟,宣腸胃氣癰、毒氣”的食療佳品(《食療本草》)

木耳

性味:甘,平。

歸經:歸肺、胃、肝、脾、腎、大腸經。

功效:潤肺益胃,潤腸通便,補氣養血。

潤肺益胃:止小咳,清小積

有的寶寶胃火大,常常有熱証的表現,還動不動就積食、腸胃不舒服,平時咽干口燥,偶爾還會有幾聲干咳。這種情況,是因為寶寶體內缺水了。尤其到了夏天,寶寶出汗增多,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胃熱連帶著肺燥,很容易出現干咳和輕微積食。

木耳有潤肺功效,對於剛剛開始、還沒那麼嚴重的燥咳,以及輕微的消化不良,有比較明顯的食療功效。在夏、秋容易津液流失或天高物燥的季節,適量給寶寶吃木耳,還能預防胃火大、肺燥等情況。

當然,如果孩子長期胃火大、有積熱,除了給寶寶吃木耳,還要配合清熱、生津、消食導滯的食療方。

潤腸通便:緩解便秘、“羊咩屎”

木耳是一種膠質真菌。這種“膠”有很強的吸附作用,不僅可以清積食,還能把消化道內常年累月的垃圾廢物吸附、黏住,向下排出去。

說它是食物界的“清道夫”,是不為過的。因為它有生津的功效,木耳十分適合緩解寶寶因腸燥引起的大便干燥硬結、羊咩屎、便秘等大便不暢的症狀。

補氣養血:補鐵補氣血

木耳是一種純天然的補血食品。它的含鐵量比菠菜高出約20倍,比豬肝高出約7倍。寶寶如果臉色少華、缺血色,平時不喜動,可以嘗試喝些木耳紅棗糖水,補中益氣。

木耳紅棗糖水

材料:木耳10g(或銀耳),去核紅棗3枚,紅糖適量。

做法:材料洗淨、入鍋,加約3碗水,大火燒開后轉文火熬煮20分鐘,加少量紅糖調味即可。

功效:補血益氣。

適用年齡:3歲以上寶寶對証分次服用。

警惕!泡發時間掌握不當會中毒

每逢夏季,總會出現“吃木耳中毒”的新聞。木耳雖然很適合給寶寶吃,但家長在烹煮時要格外留心。木耳的泡發時間不能過久,天氣炎熱,生物毒素容易在木耳中滋生。

不止木耳如此,像干蘑菇、干豆角、干黃花菜等干貨,在泡發時也要注意時間,不宜過久,否則容易產生米酵菌酸等生物毒素。如果不慎食用,會產生嘔吐、腹瀉,甚至休克、器官衰竭等中毒症狀。在流行病學調查中,米酵菌酸的細菌性食物中毒死亡率高達50%以上。所以家長們一定要警惕。

正確的木耳泡發時間該如何把控呢?

黑木耳:

涼水泡發,時間控制在4小時之內。如果天氣過於炎熱,建議浸泡后放在冰箱內,期間換水2~3次。

一個小訣竅:洗淨的木耳用淘米水浸泡后再烹制,味道更佳。

不止是木耳,所有的干貨都應該隨泡隨吃:

銀耳:涼水泡發,時間控制在6小時之內。

香菇:溫水泡發,時間控制在半小時之內。

如果發現這些干貨在泡發后有異味,或手摸感覺有粘液產生,應該立即丟棄,不能繼續烹煮食用。

寶寶如何安全吃木耳?

除了泡發時間需要格外注意,家長在給寶寶吃木耳前,也要先評估是否適合吃:虛寒體質特別明顯、總是畏寒怕冷、常常腹瀉的寶寶,不宜吃木耳﹔木耳有活血抗凝的功能,所以有外傷的寶寶、懷孕的准媽媽,都不建議食用。

2歲以下的小寶寶吃木耳,可以將木耳與豆腐搭配,打成糊狀輔食,少量進食。2~6歲的寶寶吃木耳,烹煮的時候也要注意盡量把木耳弄碎一些,煮得更軟爛,方便消化。如果木耳一餐沒吃完,最好倒掉,不要留到第二天繼續食用。隔日食用的木耳營養會大大降低,還容易滋生細菌等有害物質。隻要掌握了正確吃木耳的必備知識,也不必太擔心,可以放心給寶寶吃。

再提供一些常見的、適合寶寶食用的木耳食補菜肴,家長們可以根據情況,變換著煮給孩子吃:

蓮子木耳粥

材料:木耳10g,蓮子10g,去核紅棗3顆,粳米30g。

做法:材料分別洗淨、泡發,下鍋,加約5碗水,攪拌均勻,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煮40分鐘即可調味食用。

功效:養肺、補腎、生津。

適用年齡:3歲以上寶寶分次服。

木耳炒山藥

材料:山藥10g,木耳10g,油鹽蒜適量。

做法:木耳洗淨、泡發,摘小朵或切碎﹔山藥洗淨、切片、焯水﹔熱鍋倒油,放入蒜末爆香后,加入山藥片,炒半分鐘后加入木耳一起炒熟、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補腎、生津。

適用年齡:3歲以上寶寶消化好時可服。

資料來源:許尤佳育兒堂微信公眾號

本文由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許尤佳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李慧博、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