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孩子總嚷口渴,多給孩子買新鮮瓜果吃,總比喝飲料健康。夏日的瓜果中,西瓜是解暑生津的佳品。但因為西瓜寒涼,很多家長可能就把它放在寶寶食物的“黑名單”裡不敢碰。孩子是不是完全不能吃西瓜?當然不是。那要怎麼吃才適合寶寶體質,才算“正確”的吃法?今天我們就來好好學習如何做標准的“吃瓜群眾”。
寶寶究竟能不能吃西瓜?該給個准話了!
首先回答:能吃。但寶寶吃西瓜之前是有大前提的。我們都聽過“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的故事。它的含義,恰恰就是中醫提倡的保健理念:用“食藥材的性味”之矛,恰到好處地攻“身體病証或體質缺陷”之盾,以此達到身體平衡、健康的效果。所以,家長要判斷西瓜能不能給自己的寶寶吃,一定要先搞清楚兩點:寶寶的體質如何,現在的氣候特點適不適合吃。
寒涼高糖利尿,這些寶寶不宜吃瓜
西瓜
性味:性寒,味甘。
歸經:歸心、胃、膀胱經。
功效: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
孩子的體質是“兒為虛寒”,西瓜是性寒的,確實要少吃。而且,西瓜含糖量高,我們知道,甘甜滋膩的食物會助濕。有以下情況的寶寶不適宜吃西瓜:10月齡以內的小寶寶,不要添加西瓜汁做輔食﹔過敏體質、明顯脾胃虛寒的寶寶不宜吃﹔腹瀉、溏便寶寶不宜吃﹔濕氣重的寶寶不宜吃﹔糖尿病患者不宜吃。此外,有尿床習慣的寶寶也不適合吃利尿的西瓜。對於膀胱發育未完全的小寶寶來說,更不適合在睡前2小時吃西瓜。
吃瓜知時節,少量細品
夏天的氣候特點是熱。健康、沒病痛的寶寶,少量吃西瓜解暑,是可以的。不過不是現在。最近“龍舟水”來襲,南方多雨,雨后天氣還有些微涼。再加上天氣熱,寶寶總吹空調,本身體質就虛寒,外來的寒氣很容易讓寶寶中陰暑。所以,盡管西瓜開始上市,但初夏是不建議寶寶吃西瓜的。最佳吃瓜時節,最好是等到三伏天的時候。等到了吃西瓜的好時節,量也不能太多,每周吃1~2次足矣。
許教授小貼士
西瓜具體吃多少?
因為切西瓜的分量不一,家長可以按這樣的方法估量,如果用普通的飯勺挖西瓜吃,對於身體健康、無病痛、消化好的孩子來說,1~3歲的寶寶最多吃3~5勺,3歲以上寶寶可以吃6~10勺,10歲以上消化系統趨於成人,可以再多吃一點。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給寶寶適量吃西瓜,不要吃冰凍的,隻能吃常溫的。
西瓜能治發燒?
夏天最容易心火過旺,西瓜能養心除煩、解酷暑。
從這個角度來看,西瓜確實是夏季應季好蔬果,能夠及時幫人體清熱、生津。古書上說西瓜能入藥,清代《本經逢源》中記載,“西瓜能引心包之熱,從小腸、膀胱下瀉。能解太陽、陽明中暍及熱病大渴”。古人有中暑、熱氣上火、熱感、發燒時,喜歡用吃西瓜來治熱証。西瓜堪稱純天然的“白虎湯”。
那麼,這個辦法能不能用在發燒的寶寶身上呢?我們要分開來說:
① 西瓜化熱証:可少服
手心滾燙,舌頭草莓舌、有芒刺的寶寶,如果沒有上述忌食西瓜的情況,可以少量服用西瓜,退熱生津。不過,這個方法最好在盛夏進行。季節溫涼的時候不適合用。
② 西瓜治發燒:不建議
用西瓜的寒來止發燒的熱,屬於物理降溫,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效果。但是,了解寶寶發燒病理的家長一定明白,發燒是寶寶身體正邪相爭的表現,而不是單純地向外散發熱度。
如果寶寶是因為風寒感冒發燒,吃了寒涼物,會更加助長邪氣。短暫的緩解后,可能反而燒得更盛。而且,小孩子生病發燒,往往是虛實寒熱夾雜。家長如果難以辨証,不如不要冒險給寶寶吃西瓜降溫,多學學真正適合寶寶的、科學的發燒降溫方法。
大人吃瓜娃吃皮
建議家長在吃西瓜方面,可以“大人吃瓜,寶寶吃皮。”這並不是玩笑。這裡的西瓜皮,准確地說是西瓜內皮,又稱西瓜翠衣,是指最外面的綠皮和內部紅瓤之間青白的那部分。這層內皮不含糖分,偏涼性,卻沒有西瓜瓤那麼寒,也可以解暑、生津、平心火。所以,比起吃西瓜瓤,西瓜翠衣更適合寶寶。
比起用西瓜翠衣煲中藥,更推薦家長們用它給寶寶炒菜。在用西瓜翠衣做菜之前,可以先這樣處理一下:將西瓜外皮削干淨,隻留下青白皮肉部分,切成厚度為0.5cm(大概半個指甲蓋寬),長度3~5cm的條狀為宜。
翠衣解暑健脾粥
材料:西瓜翠衣25g,粳米50g, 白扁豆15g,山藥15g。
做法:材料下鍋,加約5碗水,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煮30分鐘即可調味食用。
功效:解暑生津,健脾開胃。
適用年齡:3歲以上寶寶少量食用。
這碗翠衣粥還可以在寶寶積滯化熱,需要消食導滯的時候服用。除此之外,西瓜翠衣煮水給寶寶喝,還能化熱毒,能緩解痱子、口腔潰瘍、麥粒腫等小毛病。不過,西瓜翠衣總歸是涼性的,涼拌西瓜翠、綠豆翠衣湯等家常菜就不太適合給寶寶吃了。
資料來源:許尤佳育兒堂微信公眾號
本文由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許尤佳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