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舌頭尖尖是肝氣郁結表現,2碗湯告別“小鳥舌”

許尤佳

2020年06月08日09:13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總有家長問,為什麼自己的孩子舌頭是尖尖的?一般不都是正常或者圓胖的嗎?寶寶如果壓力過大,舌頭就容易像小鳥舌一樣狹長、緊繃,情緒也容易像驚弓之鳥一樣一驚一乍。這種尖舌頭的情況,其實正是肝氣郁結的表現。據我多年的兒科臨床觀察,家長們普遍更多關注寶寶“外顯”的衣食住行、醫療,但對於那些“隱形”的、不容易察覺的情志,關注不多。其實,寶寶心底難言的壓力和緊張,是能通過舌頭外顯出來的。

舌頭尖尖的寶寶心有千千結

正常的舌頭一般是橢圓形的,不會過於肥大,也不會窄窄尖尖。有的家長說,寶寶的舌頭伸出來很尖,但平時明明活潑開朗。

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家長檢查舌頭的方法不對,為了看清楚,讓寶寶用力把舌頭伸很長。正確觀察寶寶的舌象,一定要讓寶寶放鬆地伸舌頭。如果在放鬆的情況下,伸出來的舌頭也是尖尖的、繃得很緊,那基本能判斷出這個寶寶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之中。這個壓力源,像是一個個小小的心結,郁結在體內,讓寶寶整體都是緊繃的,即便可能寶寶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舌頭尖=壓力大?

中醫講“舌應五臟”,舌頭的不同部位,對應了不同的臟器狀態。

舌頭的兩邊對應肝臟的位置,肝氣不舒、氣血郁結的時候,舌邊就會出現不正常的緊繃,舌頭就因此變窄變長。

肝木受損,心火就旺

中醫認為“肝藏魂”,兒童肝的問題,基本都和情志有直接關系。成人也愛說“怒傷肝”。根據情志受損的程度不同,心火和肝木之間會彼此影響,導致除了舌形尖,還有其它表現:

舌頭尖,舌尖、邊緣發紅,舌苔白:這種舌相,屬於肝氣郁結明顯。肝木疏泄失常,導致水濕運轉不靈,水濕就停留在了身體裡面,表現在舌苔發白變厚。

舌尖發紅尖細,舌前部無苔:舌尖對應心臟的位置,這樣的舌相,往往是肝木過盛,導致心火過重。有這樣舌象的寶寶,可能長期情緒壓抑、緊張,容易夜晚驚醒啼哭,平時郁郁寡歡、不愛說話,脾氣不太好,甚至會因為情緒波動大而容易流鼻血。

一般舌頭尖尖的寶寶,大都會有明顯的“上火”症狀,大便干燥、有口氣,反復積食,體內有嚴重濕氣。

舌頭尖調理方,和脾胃、疏肝氣

肝,主疏泄,調暢氣機,協調脾胃升降。如果肝氣不舒,就容易導致升降失衡,脾胃不和。脾胃不和,則會讓孩子反復積食。肝火堵住了體內的疏通,吸收的營養就堵在體內不能運轉。這時如果急著健脾而進補,便會“堵上加堵”,及時疏解才是最重要的。對於這種舌相,調理時要注意理氣、祛濕、養血。桃苓湯是不錯的選擇。

許尤佳教授推薦食療方

桃苓湯

材料:五指毛桃15g,土茯苓10g,蘆根8g,雞內金6g,瘦肉50g。

做法:材料下鍋,加約2碗水,文火煲取半碗,一天內分次服用。

功效:消積祛濕,清熱生津。

適用年齡:1歲以上寶寶辨証可服。

此外,獨腳金鯽魚粥也可以。

獨腳金鯽魚粥

材料:獨腳金10g,鯽魚1條(約重350g),大米50g。

做法:鯽魚洗淨后用紗布包好,與大米、獨腳金一起下鍋,加水約5碗,大火燒開后轉文火煮45分鐘,加鹽,稍煮5分鐘后即可分次服用。

寶寶吃粥不吃渣。

功效:健脾開胃,清肝熱,去積滯。可治療小兒因肝熱脾虛引起的腸胃功能紊亂和食欲不振,以及煩躁低燒、日漸消瘦等症。

適用年齡:3歲以上對証可服。蠶豆病可服。

孩子情志受損是父母的呵護缺位

臨床之中,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問我,發現寶寶肝氣郁結、常常不開心,是該著重食療疏肝氣,還是要以情緒疏導為重?我是建議這兩者相輔相成,可以同時進行。食療調理能夠緩解寶寶的症狀,如果家長一直不注重對寶寶的情志修復,壓力源還在,寶寶的各種症狀也會周而復始。

發現了寶寶情志受損,家長們就要學會反思:寶寶的壓力源究竟是什麼?最近家庭氛圍是不是有點緊張?家長有沒有當著寶寶的面吵架?平時是不是喜歡對寶寶呵斥?是否給寶寶報了過多培訓班、興趣班?寶寶的內心世界纖細敏感。很多時候家長用來搪塞寶寶的“你不懂”和“不要管”,其實寶寶心裡都清楚。

一個家庭裡,如果長期負面、壓抑的情緒多,寶寶的性格也會偏向郁悶內斂,或出現脾氣暴躁。家長不妨從以下3點小細節做起:尊重寶寶情感訴求,哭鬧時耐心引導、溝通﹔提前和寶寶商定規矩,雙方答應的事都要做到﹔寶寶做錯事,不要馬上發火,耐心溝通,換位思考,樹立是非觀。

小兒推拿:疏通心結,拉進距離

對於嬰幼兒寶寶來說,父母的撫觸是最能產生安全感的動作。肝氣不舒的寶寶,更可以借由小兒推拿,讓孩子平緩心情,感受到愛。可以選擇補脾經、摩腹、揉按足三裡給寶寶健脾胃,選擇揉小天心、開天門給寶寶鎮驚安神。

補脾經 / 200下

循拇指橈側緣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

摩腹 / 30下

用手掌或四指以順時針摩腹

揉按足三裡 / 3分鐘

用拇指或食指逆時針按揉外膝眼下三寸

揉按小天心 / 2分鐘

用食指或中指的指端揉手掌掌面大小魚際交界處的凹陷處

開天門 / 100下

用拇指自下往上交接直推眉心到發際的直線

資料來源:許尤佳育兒堂微信公眾號

本文由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許尤佳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李慧博、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