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夏天易“掉秤”是體虛表現,教你做小面湯養脾胃

許尤佳

2020年06月08日10:49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最近幾天,不止一個家長問診時說,寶寶一到夏天就愛“掉秤”,好不容易在冬天吃胖的小身板,夏天一出汗,立刻又打回原形。其實,這樣的寶寶大都比較“虛”,比如臉色發黃、發暗,個子瘦瘦小小﹔睡不安穩,后半夜常盜汗﹔精神不好,注意力難集中等,“體虛”的表現比較明顯。體虛的寶寶脾胃也虛,一到夏天,陽氣容易隨汗而瀉,寶寶更加沒胃口。所有家長的訴求都是怎麼才能讓寶寶好好吃飯,長肉長結實?其實,體虛的孩子到了夏天胃口不好,排除掉不良的進食習慣外,也可能是脾胃的自我保護機制在起作用——怕不消化、怕積食、怕倦怠,因而削減了胃口。

既然如此,不如順著脾胃的意思來。今天就給家長們介紹一款經典的“補虛小面湯”,正適合孩子,尤其是體虛的寶寶夏天服用。

面粉攪出的小面湯憑什麼比普通疙瘩湯更好?

烹煮小面湯的原料很簡單:面粉和清水。算算價格,一鍋不到1塊錢。這麼親民、朴實的一道主食,怎麼就被那麼多兒科醫生和有經驗的家長奉為補虛經典食療呢? 因為它的主要功效有這兩點:

1. 補充津液

夏天新陳代謝加快,出汗多,寶寶體內的陽氣會隨著流失的津液而流失。小孩本來就陽氣不足,這一流失,豈不是更虛?對本來就體虛的寶寶來說,單靠運動補充陽氣不太可行。雖說動則生陽,但動也是要先消耗體內本身的氣機的。正確的做法,是及時補充身體流失的津液,調和身體平衡,使浮於肌表的陽氣溫和地被牽引回身體內部,把身體裡熏蒸的熱給降下來。

幫寶寶補充津液,喝水雖好,但缺乏營養,米油和小面湯是飲食上更好的選擇,功效也不相上下的。天生體虛的寶寶,夏天可以時不時喝一碗小面湯﹔寶寶高燒、大病初愈后,體內津液匱乏,更需要小面湯這碗經典的“寶寶病號飯”。

2. 呵護脾胃

小面湯中的面粉來自於小麥。麥子積攢了全年的“氣”,經過一整個冬季的斂藏,氣機都收在根部,能形成比較充沛的“陽”。

小麥

性味:性微寒,味甘。

歸經:歸心、脾、腎經。

功效:養心除煩,健脾益腎,除熱止渴。

麥子的每個功效,都恰恰對應夏天寶寶容易心火過旺、消化不良、津液匱乏的症狀。小面湯好就好在清淡、溫潤、養脾胃。即使什麼都不放,寶寶喝進嘴裡,也能吃出農作物純天然的淡淡甘甜。這個“甘”也是可以養胃的。所以,小面湯之所以能補虛,不是在營養上做加法,而是做減法——恰到好處地減輕脾胃負擔,讓寶寶的氣機暢通運轉,逐漸自我調整到健康狀態。

面疙瘩為什麼不能代替小面湯?

熟悉小面湯的家長知道,別看原料簡單,成功做一碗可不容易。不僅要攪面、發面、醒面,攪拌起來還必須順時針攪、前后攪。光看步驟,就勸退了很多“手殘”家長。那替換成簡單好做的面疙瘩湯可不可以?雖然原料一樣,但小面湯是輕盈的,面絲在湯裡像小銀魚一樣若隱若現﹔面疙瘩湯卻是實的,吃進肚子雖然也能補充津液,但消化起來沒有小面湯那麼容易、順暢,面食吃得太實、太多也很容易積食。那麼小面湯有沒有快捷、好操作的煮法呢?

如何做一碗絲如銀魚的小面湯?

准備階段

烹煮一碗合格的補虛小面湯,需要准備面粉30g~50g。面粉的選擇,可以按寶寶的口味來。小面湯最早流傳於中原地區,用的是北方面粉,做出來的更香一些﹔南方面粉更細膩,做出來的更好消化。

攪面第1次

面粉中加入40℃左右的溫開水。注意不要一下全倒進去,要慢慢加﹔一邊倒水,一邊用筷子緩慢攪勻,讓水和面初步融合﹔融合后,用筷子順時針大力攪面半小時,一定要朝同一個方向攪。直到面團絲滑、細嫩、能用筷子挑起一大撮,又慢慢回落到碗中,才是合格的小面湯面團。這半小時的攪面最考驗功力,力氣小點的家長相對吃力一些。嫌麻煩或想省時間,也可以選擇電動攪拌器。

醒面

面碗中加水至高出面粉2cm,靜置15~20分鐘。

攪面第2次

用筷子把醒好的面攪散,注意不要順時針攪面,而是把筷子插在面團中前后攪拌,攪拌20下左右,攪好的面呈濃稠的面糊狀。

煮面湯

鍋內加約6碗水,煮沸后,將面糊緩慢地倒入鍋內,同時開始順時針攪拌鍋內面糊湯,攪拌速度越快越好。這時候下鍋的面糊稍微一攪就成絲狀了。轉小火,仍然順時針攪拌面糊湯,至小面湯微黃后即可調味出鍋。

調味與改良

小面湯是很溫和的食療,寶寶有寒有熱都能吃。有的寶寶虛寒比較明顯,可以加適量紅糖,做成甜面湯。有的寶寶光喝面湯不夠飽,家長可以在煮面湯時加入蔬菜碎、香菇碎。注意量不要過多,也不要加過量肉類(少量扇貝、無骨魚肉是可以的),否則就違背了滋養脾胃、減輕負擔的初衷。步驟順序是先把水煮沸,下面糊,最后再下蔬菜碎。

注意服用頻率,不要天天喝

我曾面診過一個體虛寶寶,家長說會時不時給他喝小面湯補虛,但結果是越補越虛。我問:“時不時”是指多久一次?答曰:天氣熱時,每晚晚餐都是小面湯﹔平時也基本是隔天一次。這就錯了。這樣喂養,就好比光給車胎清理污泥,卻忘了給車加油,當然跑不起來。

科學喂養,一方面要掌握食療功效背后的原理——小面湯的作用是減負,而非加營養﹔另一方面,是把握度——天天隻喝小面湯是不行的。

還有的家長反饋,寶寶便秘,想喝小面湯潤腸,結果喝久了,反而便秘更嚴重了。經細問,原因和前一個家長一樣,家長把小面湯過於神化了,天天喝,寶寶營養不足,腸道蠕動動力也跟著不足了。

正確的小面湯食用方法:健康寶寶或體虛寶寶1周不超過2次﹔便秘、需要潤腸燥的寶寶配合其它生津食療﹔高燒、大病初愈的寶寶連喝3天,根據消化恢復情況,逐漸豐富食物。注意有小麥過敏的孩子,不可以服用。

吃小面湯的原理和對待消化問題是一樣的,消食導滯的藥不能天天吃,最正確的做法,永遠是把握度。把握日常喂養的度,吃七分飽﹔有積食時,對証、按劑量消食導滯,不過度。

資料來源:許尤佳育兒堂微信公眾號

本文由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許尤佳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李慧博、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