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加速、呼吸困難,出現這樣的感受時,除了一見鐘情時的“心動”,還可能是心房顫動。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臨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被稱為“21世紀的心血管流行病”,目前,全球患病率及發病率正不斷攀升。
房顫的危害多樣,包括增加卒中(栓塞)風險、心衰風險、痴呆風險,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等,而其中危害最大,需要醫生和患者高度警惕的是,房顫會引發血栓,使患者容易出現腦梗死(中風),此類患者常常伴有殘疾,給個人、家庭帶來極大的痛苦和負擔。
那麼,房顫為什麼會引發血栓呢?
房顫發作后血栓如何形成?
房顫患者的血栓多來源於左心耳,這與左心耳的結構和功能有關。左心耳是一個長在左心房上突出來的狹長的管狀盲腔,形狀不規則,血液正常流動時不會出現血栓。然而,房顫患者發作心慌心悸時,心房跳動的頻率達到了每分鐘350~600次,而我們的正常心率僅僅為每分鐘60~100次。這麼快且極其不規則的心房跳動,會導致左心耳內的血流形成渦流,並且導致左心房的血液瘀滯、流速變慢。
人體的血流就像河流一樣,當在某處形成渦流時,便會在渦流處淤泥沉積﹔而河流流速太慢時,也會導致河道污泥沉積。基於上述雙重因素的作用下,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房顫患者的左心房及左心耳內更容易形成血栓了。
房顫患者出現血栓如何做?
左心耳長了血栓后,一旦脫落,便會隨著血流流向全身各處的血管引起血管的堵塞,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腦血管堵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腦梗或腦中風。
腦梗患者常會出現身體不同部位的感覺麻木、癱瘓、頭暈、黑朦等症狀,治療后也常常有后遺症。口服抗凝藥物可以溶解左心房或左心耳內已經形成尚未脫落的血栓,或預防尚未形成的血栓。因此,房顫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抗凝治療,以預防血栓脫落引起的腦卒中及外周血管栓塞事件。
哪些房顫患者需要抗凝治療?
臨床工作中,醫生常常根據患者是否有心臟瓣膜病將房顫患者分為瓣膜性房顫和非瓣膜性房顫。
瓣膜性房顫患者大多罹患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中重度狹窄,或曾接受機械人工瓣膜置換術。此類患者栓塞風險極高,所有患者均需終生口服華法林進行抗凝治療。
非瓣膜性房顫患者是否需要抗凝,則因人而異。心血管醫生常常使用CHA2DS2-VASC評分系統來評估患者的血栓栓塞風險。CHA2DS2-VASC 積分≧2分的男性或≧3分的女性房顫患者血栓事件發生率較高,抗凝治療帶來的獲益較大,推薦進行抗凝治療﹔積分≧1分的男性或≧2分的女性房顫患者接受抗凝治療亦有較明顯的獲益。
本文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醫師樊曉寒進行科學性把關。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