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針見血是技術不好?按壓止血淤青?打針這些常識你要知道

閆涵 唐純

2020年06月10日08:42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最近,浙江3歲小女孩為逃避打針,騎車離家出走,引起了交警和廣大網友的注意。“我不想打針針……”可愛的小女孩讓人不禁莞爾一笑,也勾起了我們那些緊張的打針抽血記憶。為什麼打針后會回血?為何打針后用消毒棉簽按壓會出現淤青?凝血功能差應該如何提高?專家為你一一解答。

2017年12月25日,在浙江紹興市中心醫院,孩子在家長的帶領下到醫院就診。(單明銘/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打針回血,拔針出血,是護士操作不當嗎?

一聽到要打針,古靈精怪的孩子就會編造千奇百怪的借口,就連大人有時候也難免會緊張。很多人對打針的排斥,有一半是來自於對打針見血的恐懼。

打針回血是護士操作不當嗎?其實,注藥前的回抽檢查是注射過程中的規范操作,也是保証患者用藥安全的關鍵環節。由於皮下組織及肌肉組織的血管較豐富,為避免藥物注入錯誤位置,護士會在注藥前進行回抽動作,動、靜脈注射見有回血后才能注入藥物,但皮下、肌內注射如有回血,就得拔出針頭重新進針,不能將藥液錯誤注入血管內。如果不回抽,可能導致用藥方法改變,甚至會造成患者出現藥物不良反應或藥物中毒。

那為什麼輸液的時候護士不回抽也會出現回血呢?這實際上是人體自身的血壓造成的。血液在血管內是流動的液體狀態,有一定的壓力,與外界會產生一個壓強差,因此會造成一部分回血。另外,血管的壓力也可以阻止空氣倒流進血管,就算藥液用光也不會讓空氣注射進去。所以打針輸液時不用害怕回血現象,更不用擔心空氣自動進入血管而出現生命危險,因為這些都不影響健康。

拔針出血也是正常的嗎?首先,穿刺針的斜面是具有切割能力的,所以皮膚和血管出現損傷是不可避免的。再次,在靜脈注射結束后,護士會在拔針之后的瞬間按壓住針眼處,配合的偏差難免會導致一絲絲血跡流出,但“針眼”這細微的創傷,人體修復的功能很快就能修復好。相反,如果拔針后不按壓也不出血,那有可能是血小板高或者血液粘稠,這時我們就要注意多喝水啦。

注射採血后按壓止血的這些誤區你要知道!

很多人在按壓止血時,隻用一個手指按壓,或者邊按邊揉,交換式按壓幾秒不見血就鬆開了,其實這都是常見的錯誤止血方式。不僅短時間內止不住血,甚至還會造成皮下出血,出現淤青、血腫。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按壓止血呢?在這之前,我們應該了解到,每次輸液、抽血,我們隻能看見皮膚上出現一個針眼,實際上並不是一個針眼,而是兩個,一個是皮膚上的,一個是血管壁上的,只是因為血管在皮膚之下,我們看不見而已。所以,按壓的時候可以沿著血管的方向把棉簽豎著按壓,或者用食指、中指、無名指三個手指進行縱向按壓,用合適的力度持續3~5分鐘,直至針口不再出血,這樣的按壓方式可以將皮膚表面和血管壁上的出血點整體壓住,從而避免顧此失彼。

如果已經出現淤青,切忌馬上熱敷,因為這樣做會阻礙出血點凝血的速度,反而會加重淤青的程度。正確方法是,在淤青出現24小時內採用冰袋冷敷促進血液凝固,同時盡量將手臂抬高到心臟的高度,24小時后再用熱毛巾熱敷,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化淤速度。

凝血知多少?養肝很重要

有沒有發現打針后,有些人凝血特別快,而有些人卻遲遲止不住血?這是因為人體凝血機制有差異。凝血是個十分復雜的過程,簡單來講就是血漿中的可溶性纖維蛋白原變成了不可溶的纖維蛋白,在這其中有纖維蛋白原、血小板、維生素K、鈣離子等多種要素參與進來。我們可以把凝血的過程想象為制作果凍過程,為了把液體狀的果汁凝固成膠狀,我們加入了各種材料組成的果凍粉,讓各種物質相互作用變成凝膠狀態。

人體共有14種凝血因子幫助血液凝固,大多數凝血因子都是由肝臟制造的。肝臟異常、血管壁異常、血小板低、血友病等都會導致凝血功能出現問題。當我們身體時常出現淤青,刷牙容易牙齦出血,小便呈紅色,凝血時間比普通人長的時候,就要注意凝血功能是否出現了問題,要及時到醫院做相關血液方面檢查。

應該如何提高凝血功能?專家告訴我們,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多吃富含維生素C和K的水果和蔬菜,比如食用海藻、西蘭花、胡蘿卜、椰菜、菠菜、甘藍菜、南瓜等等,來提高凝血功能﹔另一方面,為了保護制造凝血因子的肝臟,盡量不要抽煙喝酒,每天適當進行一些體育運動,注意多喝水,不吃生冷、辛辣刺激性強的食品。

受訪專家: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胰膽外科護士長、主管護師,達醫曉護醫學傳播智庫特邀專家丁如梅

(責編:閆涵、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