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果子狸把自己身上攜帶的病菌傳染給了吃它肉的人,最終演變成了一場世界性的非典疫情危機事件。這次全國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很可能也是因亂食蝙蝠等野味引發的禍端。亂吃野味有哪些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野味可能是疫病的傳染源。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與家養動物的完全不同,這使得很多因素讓人類不可控。比如野外的生存條件惡劣,就很容易產生新型細菌和病毒,經由動物之間互相傳播,導致攜帶病毒的野生動物規模極大。但是它們不會因此而發病或死亡,因為一些動物得益於身體構造和免疫系統的功能特點,使病毒不會對其致命。例如:蝙蝠是幾十種病毒的自然宿主,其本身不會被這些病毒致死,但若人類食用了蝙蝠,就很有可能染上這些病毒,甚至威脅生命。
(2)野味可能攜帶有毒、有害物質,危害人類健康。由於國家禁止售賣野味,所以野味在進入餐桌前缺少食品安全檢測過程,很不安全。野生動物體內的有毒、有害物質對其自身來說可能會逐漸變化為無毒或低毒物質,但對人類來說卻毒性很大。即使經過高溫烹飪,也依然具有致病能力。若吃了這些野味,可能會導致人類患上各種疾病,甚至癱瘓或死亡。
(3)購買野味會助長捕殺野生動物的錯誤行為,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吃野味會加快瀕危野生動物的滅絕,破壞物種多樣性,從而打破生態平衡。禁食野味,尊重自然,珍愛地球,是人類必須遵循的准則。
(4)有些野味是國家保護動物,食用它們會受到法律制裁。在大多數人眼中,抓捕、殺害、販賣珍貴野生動物的行為是違法的,但並不知道購買這些野味也是違法的。《野生動物保護法》第27條第1款規定:禁止出售、購買、利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刑法》第341條第1款規定: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同時,《環境保護法》第六十四條規定:因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造成損害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的有關規定承擔侵權責任。
資料來源: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本文由西安交通大學衛生發展與改革中心主任王明旭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