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溺水事故多,學會急救很重要

施宇一  熊旭東

2020年08月19日08:24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全球每年約有37萬人死於溺水,意味著每天每小時有40人因溺水而失去生命。每年夏天是發生溺水最嚴重的季節,在青少年意外傷害致死的事故中,溺水事故是頭號殺手。根據臨床研究,如果淹沒時間少於10min,那麼淹溺者預后良好的可能性非常高,而如果淹沒時間超過25min,則預后極差。

溺水,又稱淹溺,溺水時口、鼻、咽喉部等氣道入口處形成一道液/氣界面,從而阻止人的呼吸,通過有效的人工通氣迅速糾正缺氧是淹溺現場急救的關鍵。而第一目擊者和專業急救人員快速有效的搶救是可以改變結局的。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8年10月25日,在江蘇省鎮江市,志願者在指導居民學習心肺復蘇技能。

(石玉成/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第一目擊者如何進行現場救援?

當有人發生溺水以后,作為第一目擊者應立刻啟動現場救援,即首先應該向周圍人群進行呼救,請求他們的援助,有條件應盡快通知附近的專業水上救生人員或110、119消防人員,同時應盡快撥打120急救電話。在專業救援到來之前,可向溺水患者投遞漂浮物如竹竿、木板、繩索等。

實際上,出現溺水的現場情況是比較復雜的,需要多人進行配合,從而盡快地完成呼救至迎接救援人員抵達現場實施搶救。這是因為:第一,由於通話后需要提供更為詳細的信息,當你所處的環境並非你熟悉的環境時,很有可能說不清地址,導致救援時間延誤﹔其次,如果環境是熟悉,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后仍需要有人去迎接,使其盡快抵達現場,但如果現場人數僅僅隻有1人時,迎接任務就有可能無法完成,甚至還會導致溺水人員的失蹤,增加施救的難度。所以在打電話呼救之前,一定首先尋求、呼叫附近人員的幫助,這樣才能有效開展施救和配合專業急救人員的工作。當然在無法進行通話救援時,附近人群提供的援助更為重要。

叫來了足夠多的人,可否手拉手下水救援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人的腕力畢竟有限,水流產生的力量以及人體自身的重量,很容易導致脫手,一旦出現了脫手,意味著溺水人數增多,會增加救援的難度和負擔。

岸邊的現場救援如何操作?

清理口腔異物,打開氣道進行人工通氣是溺水現場急救的關鍵,所以無論是專業人員還是非專業人員,都應該優先採取打開氣道進行人工通氣的搶救,隨后在能夠保持按壓質量的前提下盡快轉送至醫院進行搶救。基礎生命支持應遵循開放氣道、人工通氣、胸外按壓、早期除顫這一順序。

1、開放氣道

上岸后應該立即清理患者口鼻的異物,如泥沙和水草,用常規手法開放氣道。開放氣道后應盡快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將患者平躺,如患者存在有效的自主呼吸,應置於穩定的側躺,口唇朝下,以免發生窒息。由於溺水患者的核心病理是缺氧,盡早開放氣道和人工呼吸優先於胸外按壓。大多數溺水患者吸入的水分並不多,而且很快會進入到血液循環,沒有必要清除氣道中的水分。如氣道內有水,可通過打開氣道、人工通氣等方法將氧氣以正壓的形式打開肺內的組織,即可有效改善通氣,甚至可以將肺內液體引導出來﹔不應為患者實施各種方法的“控水”措施,包括倒置軀體或海姆立克手法(Heimlichmaneuver)。如吸入大量水造成了胃擴張,在氣道未及時開放就進行“控水”,反而會把胃內水液倒灌到氣道,不利於溺水患者的施救。

2、人工通氣

用5∼10秒觀察胸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如沒有呼吸或僅有張口而胸腹部沒有起伏的則應盡快給予2∼5次人工通氣,每次吹氣1秒,確保能看到胸廓有效的起伏。臨床循証研究証明,將最初的2次人工呼吸增加到5次人工呼吸,可以在第一時間為患者提供充足的氧合。在人工通氣時,患者口鼻可涌出大量泡沫狀物質,此時無需浪費時間去擦抹,應抓緊時間進行復蘇。

3、胸外按壓

在水中胸外按壓或者在沒有進行氣道開放的胸外按壓是不建議實施的,一來溺水患者最為重要的是氣道開放,而在開放氣道條件下,也無法在水中保証按壓的質量,二來實施胸外按壓需要大量體力,會增加救援人員體力的消耗,產生安全風險,所以胸外按壓是在轉移至岸上開放氣道之后再予以進行,最好是體力充沛的人員進行胸外按壓,這樣有助於提高按壓的質量。如果患者出現嘔吐應立即將其轉至一側,盡快清除嘔吐物防止窒息。懷疑脊椎損傷者應整體翻轉。在送達醫院的途中,可通過胸外按壓的器械協助完成操作。

4、早期除顫

在心肺復蘇(CPR)開始后盡快使用半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將患者胸壁擦干,連上AED電極片,打開AED,按照AED提示進行電擊。如果患者在水中,使用AED時應將患者脫離水源。但當患者躺在雪中或冰上時仍可以常規使用AED。

預防措施有哪些?

1、應根據水源地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溺水預防措施,包括安置醒目的安全標識或警告牌,這些安全標示和警告牌上可適當提供位置信息,救生員要經過專業培訓。應對所有人群進行溺水預防的宣傳教育。

2、參與水域游玩的旅客或者參與游泳的人員,事前做好功課了解所在地域的位置信息,不要去人煙稀少的地域,要遠離激流,避免在自然環境下使用充氣式游泳圈﹔過飽、空腹、酒后、藥后、身體不適者避免下水,避免進行水上活動﹔兒童、老人、有傷殘的人員應該避免單獨接近水源﹔游泳前應做好熱身、適應水溫,減少抽筋和心臟病發作的機會﹔不建議公眾使用過度換氣的方法進行水下閉氣前的准備。

3、在人群中普及心肺復蘇術可大大提高溺水搶救成功率。

本文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醫學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王韜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責編:楊代武、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