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抑郁就是矯情?這些誤解千萬別信

劉子若、段會嬌

2020年08月20日08:12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8月10日,武漢一名年輕媽媽在生下寶寶8天后離家出走,家人多方查詢無果。據姜先生介紹,妻子小龍患有產后抑郁症,情緒一度低迷。無獨有偶,4月27日,長沙一位37歲海歸女博士生下二胎后,患產后抑郁症,帶5個月的女兒墜樓身亡,令人痛惜。

《新媽媽情緒藍皮書》指出,我國每年有1800萬新手媽媽,其中,60%~80%的女性在孕期和產后會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緒。提到產后抑郁,大部分媽媽表示“這只是一部分人的問題,與我無關”。也有很多媽媽因為患有產后抑郁被認為是“矯情”。那麼“產后抑郁”的真相到底是什麼?人們對此還存在哪些誤解?

誤區1:老一輩人沒有產后抑郁,年輕人就是矯情。

很多“奶奶輩”、“媽媽輩”的人認為,隨著社會進步和醫學技術的發展,“無痛化分娩”給予女性更加安全和健康的保証,產后抑郁是獨屬於年輕人的矯情,過去的老一輩絲毫不受影響。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

一方面,過去的很多女性主要將精力集中在溫飽、事業和家庭上,對自身的身體關照不夠。另一方面,囿於當時醫療水平和科普知識的不足,人們對產后抑郁的了解不深,重視程度不高,甚至有人以此為“恥”,沒有將“產后抑郁”的狀態正確表達出來,家人也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對產婦發生的一些情緒變化也不了解,因此這種現象沒有被社會大眾所關注。其實產后抑郁是一種正常的分娩反應,與產婦的年齡、學歷、收入沒有直接關系。

誤區2:產后抑郁不能吃藥,多睡覺就行。

人們常說“是藥三分毒”,尤其是對於母乳喂養的媽媽們來說,日常生活中更需要減少藥物的使用,防止寶寶通過奶水攝入過多藥物影響身體發育。因此,很多媽媽們在生病后不敢吃藥,認為多睡覺可以恢復精神狀態。這是不恰當的做法。

母乳喂養過程中,媽媽的身體健康是寶寶健康的前提,諱疾忌醫會導致病情延誤,甚至發生惡化。輕度的產后抑郁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採用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嚴重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療。另外,產婦24小時照顧寶寶的生活,容易產生過度勞累、睡眠質量變差、心情煩躁等問題,保証充足的睡眠固然可以提高身體免疫力,但是睡覺不能包治百病。針對不同的疾病,尤其是心理問題,需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分析和治療,避免誤判損害身心健康。

誤區3:從產婦的精神狀態可以判斷是否患有抑郁。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所以很多人誤以為通過產婦的外表狀態,可以判斷是否存在產后抑郁。這種方法未必科學。

首先,相較於可以直接感受和觀察的身體疾病而言,抑郁作為一種心理疾病,看不見、摸不著,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情緒。其次,產后抑郁是一種持續性的疾病,出於對心理疾病的病恥感、對周圍環境的不安全感,媽媽們為了不讓家人擔心,會通過自我調節、化妝等方式調整精神狀態。因此,通過簡單的觀察難以進行確診。

誤區4:產后抑郁可以自測。

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是國內外常用的抑郁指數量表,根據症狀的嚴重程度分為4級評分。其中9分為篩查產后抑郁的臨界值,12分作為篩查重性產后抑郁的臨界值。需要注意的是,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隻能作為參考,診斷疾病仍需要專業醫生進行。

誤區5:隻有新手媽媽會發生產后抑郁。

根據《新媽媽情緒藍皮書》可以看出,我國每年有1800萬新手媽媽,其中,60%~80%的女性在孕期和產后會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緒,接近20%會發展為臨床抑郁症,再次妊娠的媽媽們仍有20%∼30%的復發率。因此無論是第幾次成為媽媽,都有可能出現產后抑郁。

誤區6:產后抑郁能自行治愈

產婦的身體因素、心理因素和環境因素會增加產后抑郁的發生。針對不同人群,產后抑郁的表現也不同。一般來說,患有產后抑郁情緒的媽媽,在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減少刺激源,大多數產婦可以在2~3周緩解。但仍有少數媽媽在沒有及時調整的情況下會產生惡化,形成抑郁症,這種情況大約持續3~6個月,嚴重的患者將持續1~2年,長期抑郁容易引發周期性精神病。因此,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尤為重要。

本文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吳瑞華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劉子若、梅藝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