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骶管囊腫該怎麼辦?專家:不必太擔心

郭樹章

2020年08月26日08:43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在門診上經常會遇到因為腰痛前來就診的患者,有的考慮椎間盤突出症,有的考慮腰肌勞損,有的考慮椎管狹窄,給予核磁共振檢查后,報告上除了其他診斷外,還寫著“骶管囊腫”。很多患者對這個名詞很陌生,幾乎每個人都會問:“骶管囊腫是什麼?是不是它引起的症狀?要不要手術,會不會自己吸收消失?會不會癌變?”其實骶管囊腫並不少見,只是以前在核磁共振檢查沒有普及,不容易被發現而已。

骶管囊腫,顧名思義就是位於骶管內的囊性腫物,其實不是單一類型囊腫,到目前為止至少包括四種類型。囊腫多為單發,少數為多發,發病部位以骶2及骶3最為多見。絕大多數沒有臨床症狀,只是在影像學檢查時無意中發現。自從核磁共振檢查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以來,骶管囊腫的發現率愈來愈高,引起患者極大的顧慮。

為什麼會出現骶管囊腫?

骶管囊腫的致病因素目前尚不明確,一般認為和先天發育異常與后天繼發創傷、炎症等有關。先天因素結合腦脊液單向流動的“球閥 (閥門)”說法比較被大家認可。簡單解釋就是腦脊液於壓力高(咳嗽、用力)時進入囊腔,而流出受阻,最終由於流出不暢越積越多而逐漸擴大。

沒有症狀的骶管囊腫不需要任何處理,密切觀察即可。對於有症狀者應在除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或骶管內腫瘤的前提下進行手術治療。

哪些情況需要手術?

一般來說,出現下列情況可行手術治療:腰腿疼或間歇性跛行保守治療無效,影響正常生活或工作﹔腰腿疼並伴有下肢肌力、感覺減退﹔會陰部疼痛或感覺減退,大小便或性功能障礙。

手術應在顯微鏡下操作,將囊腫壁修剪成型。用顯微剪刀銳性切除囊腫壁,找到腦脊液漏口,用血管吻合線進行縫合關閉。

如果不處理會自行消失或吸收嗎?時間長了會癌變嗎?

骶管囊腫屬脊膜囊腫,雖然帶有“腫”字,但它不是腫瘤,沒有癌變可能。因為囊腫內腦脊液排出困難,因此很難自行消失,最大可能是多年沒有變化,還有一部分囊腫會逐漸變大,最終出現神經症狀。

總之,骶管囊腫很常見,但病因不明,目前尚無預防措施。一般沒有臨床症狀,難以自行吸收或消失,也不會癌變,所以不需要有太多心理顧慮。如果出現明顯臨床症狀,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目前最合理、可靠的治療仍以顯微手術為主。

本文由新疆軍區總醫院骨科主任醫師郭樹章進行可行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責編:劉子若、梅藝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