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做湯比肉還強!這道百搭元氣湯你學會了嗎?

許尤佳

2020年08月26日08:46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少時貧窮,以乞討為生。有次因飢餓暈倒在路上,被好心人一碗“翡翠白玉湯”所救。一碗湯下肚,朱元璋精神大振,瞬間恢復了元氣。

這個“翡翠白玉湯”后來名聲大振,但原料卻並非多麼珍貴的補品食材。當時鳳陽飢荒,哪來的名貴珍饈,不過是幾撮菠菜和豆腐滾湯。故事歸故事,但看似平平無奇的家常豆腐,確實能給寶寶補補元氣。搭配好了對症給寶寶吃,比肉還強!

點擊下載此圖片

2017年8月25日,來自台灣嘉義高中學生走進安徽淮南市壽縣八公山豆制品有限公司現場磨豆腐,體驗傳統豆腐制作工藝。(陳彬/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豆腐能調氣機,還能潤燥

豆腐性味甘涼,歸脾、胃、大腸經,有生津潤燥,寬中益氣的功效。

現在的豆腐,大多以黃豆加工制成。黃豆性平,但制作時常用石膏點豆腐,導致豆腐其實略偏涼。我們常說脾胃虛寒的寶寶不適合吃涼性食物,但豆腐的涼又攜帶了原料黃豆本身寬中理氣、潤脾燥的功效,所以脾虛的寶寶也是可以酌量吃豆腐的。

長夏時節,天氣相對還比較熱,頻繁降雨又導致空氣濕度增加,濕熱蘊蒸,寶寶的汗液無法通暢地發散,因此很容易生病。

豆腐正好能夠涼補潤燥、補中益氣、清涼解暑。尤其寶寶在夏天脾胃虛弱、不思飲食時,一碗清香可口的豆腐湯,蘊含著豆子最本源的地氣,能化開中焦的氣郁,讓寶寶食欲大開。

年齡較大的孩子,在消化好、無病痛時,也可以適當嘗嘗麻婆豆腐。辛辣刺激的調料,恰好能中和豆腐的微涼,又能起到開胃的作用。哪天不小心吃多了,但還沒到積食的程度,寶寶的肚子感覺有點脹,想放屁放不出,第二天就要讓寶寶少吃點,來碗豆腐素菜湯,能下大腸濁氣,消脹滿。

上面說的這些,其實正是豆腐調和氣機的作用。在治氣逆這點上,豆腐甚至能和藿香正氣媲美。

寶寶外出暈車、水土不服,《食物本草》記載可以用吃豆腐調理:“凡人初到地方,水土不服,先食豆腐,則漸漸調妥。”秋天燥邪盛,寶寶很容易出現皮膚干燥、鼻腔喉嚨干痒、口干舌燥、干咳清嗓子等症狀,豆腐在這時也能潤燥解熱。

不過,食物不比中藥材,它的功效都是“潤物細無聲”的,更適合日常食療保健調理用。寶寶如果生病,症狀明顯,還是要用藥物辨証施治的。

給寶寶吃豆腐有3點要注意

給寶寶吃豆腐,這幾件事需要注意:

①不信謠,豆腐當屬百搭食品

一些老人家刻板地深信“食物相克”的說法,我覺得可能有必要在這裡辟個謠:豆腐和小蔥、菠菜、竹筍、茭白、柿子同吃,不會形成結石﹔豆腐和羊肉、鯽魚同吃,不會燥熱上火、水腫。豆腐是營養豐富的百搭食物,不存在跟什麼別的食物相克一說。

通常判斷寶寶是否適合吃某種食物,主要看3點就夠了:食物搭配后是否過熱或過寒﹔自己寶寶的體質是否適合﹔自己寶寶是否對某些食材過敏。

南豆腐、北豆腐都一樣

南豆腐俗稱水豆腐,北豆腐俗稱老豆腐。很多家長在選擇豆腐上總是很猶豫。

從營養價值上來說,北豆腐比南豆腐的營養價值略高些。但豆腐都屬於高蛋白食物,南北豆腐差別不算大,給寶寶吃不必太糾結。即使是老豆腐,也同樣比較好消化,隻要適量食用,就不會引起積食。

有些寶寶不適合

豆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如果一次食用過量,會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對於缺鐵性貧血的寶寶來說,有可能加重病情。此外,攝入過多的植物性蛋白質,體內生成的含氮廢物會增多,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因此有腎病的寶寶不適合吃豆腐。

豆腐適量食用能消脹滿,多食卻反而會導致脹氣。即使是健康的寶寶,也不要每頓、每天都吃豆腐。有腹瀉、著涼、寒証的寶寶更要暫時忌口。

還需提醒的是,不要給1歲以下的寶寶喂整塊豆腐,容易卡噎黏喉,發生危險。即使3歲以下的孩子,也最好吃切成小塊或弄碎的豆腐。

綜合來看,豆腐湯比豆腐燒菜更好控制。可以用豆腐搭配偏溫、偏平的魚類熬湯,比如鯽魚、泥鰍等。煮湯之前先把魚煎一下,更能中和豆腐的寒涼之氣。

4道家常豆腐菜幫寶寶消積、祛濕、長高

豆腐的做法實在太多了,隻要不和過於寒涼的食物搭配烹制,基本都適合寶寶吃。

這裡推薦4種常見的豆腐日常食療方,可以用於調理寶寶輕微的消化不良、有濕氣,適量食用還能增強免疫力,補中氣,助長高:

白玉消積湯

材料:豆腐1塊,白蘿卜半根,大白菜3片,姜2片。

做法:豆腐、白蘿卜切塊,姜切片,入鍋后加約3碗水,大火燒開轉中火煮3分鐘,加入白菜碎,入鍋煮1分鐘,即可調味食用。

功效:開胃消積,清熱解暑。

適用年齡:3歲以上寶寶對証可服,少量多次服用。蠶豆病寶寶可服。

茯苓豆腐祛濕湯

材料:豆腐1塊,茯苓粉10g,胡蘿卜半根,香菇6朵。

做法:豆腐和茯苓粉拌均勻,用鹽、料酒調味,胡蘿卜、香菇切絲切碎,下鍋炒至半熟,豆腐入鍋,加半碗水,小火燜煮,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化濕,開胃消食。

適用年齡:2歲以上寶寶可服。蠶豆病寶寶可服。

鯽魚豆腐湯

材料:鯽魚1/2條,豆腐1/2塊,生姜適量。

做法:鯽魚處理洗淨,用鹽腌制,下鍋煎至兩面金黃,加水沒過魚身,加入姜片,大火燒開后再煮30分鐘,湯汁變白后加入切塊豆腐,小火慢燉6分鐘,調味即可。

功效:溫中益氣,健脾祛濕,補虛助長。適用於皮膚瘙痒易生濕瘡、口氣大、大便溏稀、胃口不佳等症狀。

適用年齡:2歲以上寶寶消化好、無病痛可服。蠶豆病寶寶可服。

注意:隔渣去魚刺。

蘑菇竹筍豆腐

材料:豆腐1塊,竹筍50g,蘑菇50g,蔥花少許。

做法:豆腐切塊、竹筍蘑菇洗淨切丁,焯水瀝干﹔用油起鍋,放入食材炒勻,加半碗水,放入鹽、生抽,炒勻后加水澱粉勾芡,關火撒蔥花即可。

功效:補中開胃。

適用年齡:3歲以上寶寶消化好、無病痛可服。蠶豆病寶寶可服。

其實,豆腐的吃法能給我們不少啟發。很多家長擔心,豆腐偏涼,是不是到秋天轉涼時就不適合給寶寶吃了?

我們知道,並不是一味給寶寶吃性平的食物就能萬事大吉。真正了解食物的性味和功效,學會巧妙搭配,才能讓每個食物的益處發揮到最大,這種喂養對寶寶來說才是最好的。

更多適合做給寶寶吃的秋季應季食物,家長現在就可以學起來了! 

(責編:劉子若、梅藝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