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又稱快果、果宗、玉乳、蜜父,是薔薇科梨屬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等的果實。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因營養豐富、口味甘美而被譽為“百果之宗”。梨可以食用,也可以藥用,是常用的藥食同源的食材。
自古以來,東北的漢、朝、滿、回等民族即有“貝母梨” 治療肺熱咳喘等民間驗方流傳﹔“貝母燉梨”、“貝母蒸梨”、“鮮梨貝母湯”等民間食用方是保健佳品﹔驚蟄吃梨,不可分梨(離)等民間習俗﹔在古代文學中,有“孔融讓梨”、“哀梨煮食”、“梨花帶雨”等典故。梨的葉(梨葉)、果皮(梨皮)、花(梨花)、樹枝(梨枝)、樹皮(梨木皮)、根(梨樹根)、木材燒的灰(梨木灰)等也都可以藥用。
中醫認為梨性甘、微酸,涼。歸肺、胃經,有潤燥、生津、清熱、化痰功效。主治肺燥咳嗽,熱病津傷煩渴,消渴,痰熱驚狂,噎膈等。明代醫家李中梓認為,“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梨中含有豐富的多酚類物質,三萜及甾醇類化合物,酚酸酯類化合物,羽扇豆醇酯類,多糖類等化學成分。梨有抗氧化,抗潰瘍,抗炎,鎮咳、祛痰、平喘,抑菌和抗癌等藥理作用。
梨是滋陰的佳品。在中醫溫病診治中,各大醫家用梨等水果進一步完善了養陰法,稱為“天生復脈湯”。葉天士曾提出過養陰益胃法,如他在《溫熱論》中雲:“胃津亡也……輕則如梨皮、蔗漿之類”。在臨証中,葉天士也遵循這一原則,常在養陰方中配伍梨汁、蔗漿。吳鞠通則貫徹其益胃生津之法,而且將該法具體化為“沃”法,完全採瓜果鮮汁以為治,如雪梨漿、五汁飲可養肺胃之陰。現代研究發現,五汁飲對內毒素所致高熱傷陰動物模型有明顯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它能明顯拮抗內毒素所致發熱作用,並拮抗內毒素所致紅細胞膜ATP酶活力降低作用,改善細胞膜的通透性,保護細胞膜,使其正常發揮功能,減輕細胞的損傷程度,從而減輕發熱動物傷津、傷陰的程度。五汁飲有較快的解熱作用,從而提示養陰藥在發熱早期應用可能阻止溫病高熱的出現或降低高熱的程度,這為溫病初期應用養陰藥提供了實驗依據。
梨的食療方較多,一般以生食1~2個﹔或搗汁﹔或蒸服﹔或熬膏﹔或煎湯15~30g內服。
1.雪梨羅漢果湯
組成:雪梨1個,羅漢果半個。
制作:將雪梨洗淨切碎,羅漢果洗淨,水煎,水沸30min后飲湯。
主治:急慢性咽炎屬陰虛有熱者。
2.五汁飲
組成:梨汁、鮮荸薺汁、鮮葦根汁、麥冬汁、藕汁(或甘蔗汁)。
制作:和勻涼服,不甚喜涼者,重湯燉溫服。
主治:熱病口渴、咽干及酒后煩渴,也可作為溫病恢復期的調理用藥。
3.梨膏
組成:秋梨100Kg,麥門冬、百合、貝母個1Kg,款冬花750g,冰糖20Kg。
制作:水煎濃縮成清膏,每清膏300g,加入練蜜300g,共熬至滴水成珠為度。每服15g,溫開水沖服,一日2次。
主治:陰虛咳嗽,咽干口渴,喑啞氣喘,或自汗盜汗。
4.雪梨川貝冬瓜飯
組成:雪梨6個,糯米100g,川貝粉12g,冬瓜條100g,冰糖100g。
制作:雪梨削皮挖心,將糯米煮成飯,冬瓜條切碎,川貝粉、冬瓜條、冰糖拌勻,裝入梨中,蒸50min后食用。早晚各服1次。
主治:肺熱咳嗽,干咳咯血
梨雖然營養成分高,非常美味,但是中醫認為脾虛便溏、肺寒咳嗽及產婦慎服。
本文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中醫預防保健科主任醫師方泓進行可行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