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科普中國“我聽醫生講科學”欄目

運動太傷膝蓋怎麼辦?學會這些可以提高運動能力上限

劉子若、段會嬌

2020年09月04日07:49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北京時間9月3日上午10時,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人民網科普中國樂享健康承辦的“我聽醫生講科學”欄目在線開播。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6醫院中醫骨傷科副主任醫師王光濤以“退行性膝關節疼痛,你在經歷嗎”為題,向網友全面地分享了膝關節炎的預防知識,以及治療方法。

骨刺是怎麼形成的?

王光濤說,“很多患者認為骨刺會引起膝關節疼痛,其實這是一個誤區。”膝關節的結構是平的,容易產生磨損,隨著人體的衰老和膝蓋使用年限的增加,膝關節局部會發生磨損,導致膝關節不穩定。這時人體的韌帶等軟性結構會自發性地產生一系列代償反應,變成硬性結構,最終變成“骨刺”,從而增加膝蓋的穩定性。

由此可見,骨刺本身不是膝關節疼痛的病因。相反,骨刺不僅能夠增加膝蓋的穩定性,還可以在醫生診治過程中反映膝蓋的狀態,起到傳送信息的作用。王光濤提醒大家,不要再“冤枉”骨刺,也不用想辦法去除骨刺。

運動會不會加劇膝關節炎?

王光濤認為,對患有老年性關節炎的人群而言,日常生活中需要進行適當的鍛煉。“膝關節縫隙中半月板營養循環的方式和海綿吸水的原理相同,海綿壓扁后水會排出去,放開后水會吸進來。同樣,半月板通過膝蓋運動的過程吸取營養,排出垃圾從而促進關節軟骨組織的新陳代謝。”

王光濤表示,針對病人的病情不同,運動強度、運動頻率和運動方式等細節也不同。一般來說,膝蓋本身有一定的上限運動能力。運動過程中,隻要不超過自身的上限,膝蓋就不會發生損傷。從健康角度來看,馬拉鬆作為一種極限運動,對大多數人的膝蓋來說是超上限的。判斷自身運動的上限能力,可以選擇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的方式自行摸索,如果運動結束后發生膝蓋疼痛的現象,就意味著超過了膝蓋的運動上限。

如何提高膝關節運動能力上限?

王光濤建議,提高膝關節運動能力上限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其中比較典型的是徒手深蹲,動作要領分為以下四點:

第一,兩腳一大步寬。自然的邁出一大步,要寬於肩膀。

第二,慢蹲、慢起。注意要慢。

第三,深度,在膝蓋沒有異常感覺的情況下,盡最大能力下蹲。如果蹲到某一個角度時膝蓋產生異常感覺,需要調整自身可以適應的角度,不要刺激膝蓋不舒服的痛點。

第四,在強度方面,以30~50為一組,每天早中晚分別做3~5組,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可以酌情增減。

需要注意的是,依靠徒手深蹲提高膝關節運動上限能力的方法並不適合所有人,根據患者的病情不同,需要採取的方法也不同。

最后,王光濤提醒,近幾年膝關節疼痛出現一個新特點——心態會對膝關節產生影響。中醫講究肝主筋,腎主骨,心態不好容易導致肝氣不舒,進而影響全身的氣血不暢,導致肝腎的功能異常,肝腎狀態影響關節狀態,因此心態問題值得大家關注。

受訪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6醫院中醫骨傷科副主任醫師王光濤

(責編:劉子若、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