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給寶寶“貼秋膘”?專家:從吃堅果開始

許尤佳

2020年09月18日08:19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一到秋天,很多家長都會琢磨怎麼給孩子“貼秋膘”:煲肉湯、煮魚湯、燉排骨......總想多喂養高蛋白食物,給寶寶身體積蓄能量,滋養陰氣,這樣到了冬天就能少生病。其實,現在的冬天已經不像過去那樣環境嚴峻,隻能靠吃多多來產生脂肪和能量,抵御外寒了。現在的孩子,很多一年四季皆厚補,營養過剩,秋天如果繼續滋膩大補,反而容易拖累脾胃。

“春吃芽,秋吃果”,這個“果”除了應季瓜果,還有堅果!合理、正確地“貼秋膘”,其實可以從給孩子吃堅果開始。

堅果能補益,更能讓脾胃少負擔

無論是“貼秋膘”,還是日常給孩子滋補助長,都強調家長要顧護脾胃這一大前提:藥食同源,補益兼顧健脾,為上補﹔補益身體,不拖累脾胃,為中補﹔雖能滋補,但脾胃運化不了,則非但不補,反而有害。

孩子的體質特點與成人不同。孩子脾常不足,吃太多肥甘厚味、滋膩礙胃的食物,很容易積食難消化,傷脾傷胃。

堅果能夠滑腸潤燥,益氣斂陽,雖然熱量較高,但隻要適量食用,脾胃一般不會受肥甘厚膩的積滯之擾。從營養學的角度看,很多常見的堅果中都含有α-亞麻酸,寶寶攝入這種不飽和脂肪酸,能增進大腦和視力的發育。

多大可以吃堅果?過敏不能吃有哪些代替法?

通常不建議3歲以內的寶寶吃堅果。

小寶寶對塊狀物的咀嚼能力還比較差,而且寶寶好動貪玩,進食時如果哭鬧、大笑、追逐,堅果容易嗆入氣管造成堵塞,非常危險。

那是不是隻要時刻看著寶寶,避免嗆食,就可以吃呢?

從流行病學研究來看,寶寶過早接觸堅果,過敏的幾率可能增大。這是因為兒童的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腸胃無法很好地適應和承受堅果中的蛋白質。

堅果過敏症狀有:

皮膚反應:皮疹、四肢腫脹、發紅和壓痛、麻疹。

眼鼻、喉嚨不適:流鼻涕、打噴嚏、咽喉痛、瘙痒或流淚。

腸胃症狀:惡心、胃痙攣,嚴重者會嘔吐、腹瀉。

重度過敏:喉嚨腫脹、呼吸困難甚至休克。

有過敏反應,是絕不能吃堅果或堅果加工類食品的。

如果寶寶已經3歲以上、無明顯堅果過敏症狀,但發現吃過堅果后,大便中經常能看到堅果殘渣,則証明寶寶的脾胃比較虛弱,對堅果的消化能力仍然不足,暫時也不要吃堅果。

對於脾胃比較敏感的3歲以上寶寶來說,比較安全的堅果吃法可以是:堅果煮粥,濾渣飲粥水——當然,這樣補益的效果會略打折扣﹔ 購買無添加的堅果粉,適量(每次1勺,隔2~3天1次)給寶寶入粥,或用奶類、豆漿沖服。

需要注意的是,對堅果過敏的孩子還是要避開這樣的吃法。

家常堅果 VS 進口堅果 哪個對寶寶更好呢?

常見的堅果,有花生、核桃、杏仁、板栗,還有最近幾年比較流行的諸如碧根果、巴旦木、夏威夷果等“進口”堅果。

在給寶寶選擇的時候,哪些種類更適合呢?

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可以醒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清咽止咳。

很多家庭煲湯、煮粥,都愛放一把花生。可以給孩子喝湯、喝粥的同時吃幾顆裡面的花生。這些花生米已經煮得很軟爛了,不會給脾胃造成很大負擔。

其實,花生最滋補的吃法之一,恰恰是最朴實的鹽水煮花生。鹽水能幫補陽氣入腎,秋冬最適合用這種方法“事半功倍”地補一補。

核桃:性溫、味甘,入腎、肺、大腸經。可補腎益氣、健腦益智、溫肺定喘、潤腸通便。

核桃補腎的效果很好,腎主骨生髓,腎氣通於腦,通過對腎的滋養,就能起到健腦益智的作用。所以核桃補腦,其實並非因為它能“以形補形”。

核桃大米粥

材料:水發大米50g,核桃仁15g,白糖適量。

做法:大米下鍋,加約4碗水,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煮30分鐘至大米熟軟,揭蓋倒入核桃仁,續煮20分鐘至食材軟熟﹔加入適量白糖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固腎。

適用年齡:3歲以上寶寶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寶寶可以服。1~3歲可隻喝粥水。

還可以給寶寶用核桃仁打豆漿當早餐喝。市場上也有賣核桃粉的,但有的裡面加了比較多白砂糖,家長要注意選購。而像核桃露等飲料,添加劑比較多,自然沒有純天然的好。

杏仁:性溫、味甘,入脾、肺二經。有止咳、潤肺、止喘的作用。

在我的不少經驗止咳方中,都有南杏仁、北杏仁。它營養豐富,能護肺金,當屬秋天比較推薦的“明星”食品。給孩子保健食用,南杏仁的味道會更好些。

有一種比飲料還好喝的秋季潤肺潤燥湯水,可以秋季時不時給孩子喝:

花生杏仁露

材料:純牛奶40ml,花生10顆,南杏仁10g,糯米5g,冰糖5g。

做法:南杏仁剝外皮、花生去紅衣﹔南杏仁、糯米分別水泡2小時﹔三者倒入豆漿機,加適量開水,倒入純牛奶,開機攪拌﹔倒入鍋中煮沸,加入冰糖,晾溫飲用。

功效:健脾補肺,生津潤燥,補中益氣。

適用年齡:3歲以上寶寶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寶寶可以服。

板栗:味甘、性溫,入腎、脾、胃經。有養胃、健脾、補腎等功效。

栗子是腎之果,能益腎,腎主骨,腎氣通於腦,所以板栗不僅對脾胃有益,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和骨骼強健,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注意,栗子少吃些能溫補健脾,吃多了寶寶容易腹脹噯氣。與其給寶寶買糖炒栗子抱著猛吃,不如用栗子煮粥:

栗肉山藥粥

材料:去殼栗肉10g,山藥10g,炒白扁豆10g,去核紅棗1枚,水發大米50g,白糖適量。

做法:材料下鍋,加約4碗水,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煲至米粥軟爛,加適量白糖調味即可。分次服用,每可作早餐或晚餐。

功效:健脾益腎,溫陽補氣。

適用年齡:3歲以上寶寶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寶寶可以服。3歲以下可喝粥不吃渣。每次小半碗,一天1~2次。一周1~2天。

碧根果:性平、溫,味甘,入腎、肺、大腸經。補腎健腦,補中益氣。碧根果其實是北美山核桃,食用功效和核桃類似。

夏威夷果:性平,味甘,入脾、胃、腎經。富含豐富油脂,不僅補中益氣,還能輕微潤腸,少食能緩解便秘。

堅果食用時要把握好量:核桃每天1~2個﹔栗子每天2~3顆﹔花生每天5~8顆﹔杏仁每天5~8顆﹔碧根果每天3個左右﹔夏威夷果每天5個左右。

堅果偏溫,以上每種的分量是指每天堅果攝入的總量:比如,寶寶今天吃了2個核桃,就不要再大量進食別的堅果種類了。

此外,還可以選擇鬆子仁(每天可吃一小把)、巴旦木(每天5顆)、開心果(每天5~8顆)等堅果。隻要消化好,寶寶都可以適量吃。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以上說的吃法,每周內不要連續吃超過3天。可以吃3天后停幾天,下周再吃。

各種堅果的營養各有所長,所以建議經常輪換著吃﹔如果互相搭配著吃,控制好量即可。如果選擇小袋裝的“每日堅果”,盡量購買含糖低、添加劑少的。

資料來源:許尤佳育兒堂微信公眾號

本文由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許尤佳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梅藝璇、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