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秋高氣爽,瓜果飄香的十月,我們迎來了疫情過后的第一個超長假期。在經歷長時間的“宅”生活后,人們外出旅行的需求大幅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假期旅行本身就是為了緩解壓力,放鬆身心,但如果在旅途中因為飲食不當,引發一些身體不適的問題,無疑會使整個美好的旅行蒙上一層陰影。那麼,旅行中不恰當的飲食方式會引起哪些身體疾病?應該如何注意飲食衛生?
飲食不當會引起哪些疾病?
一是消化系統疾病。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對於選擇長途出行的游客來說,受地理環境、飲食變化、個人體質等因素的影響,難免會遇到腹痛腹瀉的情況。對於胃腸衰弱的老年人或胃潰瘍患者來說,食用生冷油膩食物容易引發腹痛,加劇病情,甚至引發急性腸胃炎。
二是傳染性疾病。痢疾是多發於夏秋季節的一種志賀菌感染疾病,志賀菌由患者的糞便排出體外,通過蒼蠅傳播、易感人群通過接觸被污染的手、食物、水源等方式,最終經口造成感染。輕度患者會產生腹痛、腹瀉等問題,重度患者會出現精神不振、嗜睡、昏迷,甚至呼吸困難等症狀。
外出旅行如何注意飲食安全?
節假日期間,聚餐增多,各地美食小吃品種豐富,大家在一飽口福的同時也要注意飲食衛生,謹防“病從口入”。隻有身體健康,才會擁有好的心情,才能靜下心欣賞美麗的風景。
首先,在個人衛生方面,要隨身攜帶濕巾,飯前便后勤用肥皂洗手。避免用手直接接觸口、鼻、眼。盡量不參加大規模聚餐,盡量減少觸碰公共設施和物品,避免與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密切接觸。
其次,在就餐環境方面,首選干淨衛生、通風好的餐館或自備食物,拒絕沒有營業執照、衛生許可、消毒設備和防塵設備的路邊攤。
此外,在食物選擇上,盡量選擇與原來口味相近的食物,以清淡有營養易消化的飲食為宜,適當吃一些新鮮蔬菜,注意葷素搭配。不酗酒、不暴飲暴食、不吃過燙食物、少吃刺激性食物,減少對血管的刺激。食物要徹底煮熟,不吃生冷食物、半生食物、變質食物和野味,以防發生食物中毒,導致惡心、腹痛、腹瀉等症狀。
最后,在用餐過程中建議選擇分餐制,與周圍人保持適當距離。盡量間隔落座,使用公筷公勺或自帶餐具。
本文由科信食品與營養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