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秋膘”怎麼不放肉?瘦小苗和小胖墩補法不一樣

許尤佳

2020年10月09日08:11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北方已有明顯涼意,南方地區也有了更多秋天的感覺。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進入秋季之后,陽氣逐漸減弱,陰氣逐漸強盛,家有正處於生長發育關鍵期的孩子,這時就要開始為冬季、甚至來年春天的長高長壯儲存能量了。所以,到了秋天會有“貼秋膘”的說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進補。

不過,進補不是亂補,不同體質的孩子有不同的貼秋膘方法,如果家長用錯了方法,反而會給孩子的身體帶來不好的影響。我們今天就好好聊聊如何正確“貼秋膘”。

秋膘貼得好

孩子春天猛長高

“貼秋膘”是老祖宗代代傳承下的活法,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按照中醫“治未病”的理念,順應天時而養,及時修正身體細微的不足,達到身體與自然的“平衡”,才不易致病。古時候,尋常人家在立秋到來之際,常常會大量進食自家種的應季瓜果、飼養的禽畜肉﹔上層貴族則會品嘗各種乳制品、牛羊肉、打獵得到的野味等。簡而言之,就是食用一些富含營養的肉類、應季瓜果等,來增加人體內脂肪的含量,從而讓人們有足夠的能量度過資源匱乏的嚴寒冬天。

如今,我們在冬天依然有豐富的食物,外有大衣,內有暖氣,還需要認認真真地替孩子貼秋膘嗎?對於還未發育完全,對外界變化的環境較難自我調節的孩子們,我依然建議順應天時變化養育孩子。秋天合理貼秋膘,能夏天因為空調、風扇、冷飲、冷食造成的虧空補回來。

不僅如此,秋主收斂,是將夏季浮於肌表的陽氣收回體內,儲藏在腎內好過冬。腎是主骨的。腎氣足的孩子,不僅身體硬朗,頭發黑亮,站在一群小朋友裡特別出挑——不僅個子比同齡高一些,整體精神氣也好。所以,我們就該秋季收斂,合理貼秋膘,冬季主補腎。

這些都做好了,等到了來年開春,地氣破土而出,萬物生發之時,孩子自然就會長個長身體,家長壓根不需要用到海馬、田七等弊大於利的助長補藥“揠苗助長”。

那麼,秋天該如何正確“貼秋膘”,古人大魚大肉的厚補法,同樣適合孩子嗎?

如何“貼秋膘”?

瘦小苗和小胖墩不一樣

經過夏天高溫、暑濕的折磨,許多孩子的脾胃或多或少變得比以往更虛弱,大量攝入高蛋白的乳制品、甘肥厚膩的肉類,並不適合孩子的體質。

發育正常、稍微偏瘦的孩子“貼秋膘”,應首選堅果,如花生、核桃、杏仁、板栗、芝麻等。這些堅果除了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物質,滿足孩子生長發育的多種需求的優點之外,還能滑腸潤燥,益氣斂陽。同時,堅果含有較高的熱量,能幫助孩子儲備能量,又不會因過於肥膩而造成積滯。

如果孩子比同齡的其他孩子體型上偏胖的話,有兩種可能:一是“實胖”。孩子的飲食充足且合理,攝入營養過量便會變成脂肪,體型上偏壯。這類孩子通常精神充沛,身上的肉雖然多,但結實有力,是健康的表現。這類身體結實的孩子比較少見。他們體質往往比較健康,秋季就不需要專門吃肉補虛。合理飲食,日常顧護好脾胃和情志,合理運動消耗,身體素質就能贏在起跑線上。

二是“虛胖”。判斷孩子是結實還是虛胖,可以看看虛胖寶寶的明顯特征:面色蒼白,形體偏胖,肌肉不結實、鬆軟、腹部肥滿﹔容易積食、厭食,消化不好,吃了水果、吃得飽容易拉肚子﹔容易累、走兩下就要大人抱,總是懶洋洋的﹔舌有齒痕、白膩苔﹔大便稀爛、不成形﹔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黏﹔嗜睡,有的睡著了會打鼾﹔容易患過敏性疾病。

孩子的虛胖,與脾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絕大多數孩子都是越虛,越不受補。如果家長執意給“小胖墩”在秋天“貼秋膘”,甚至還要用大魚大肉、人參花膠等厚重滋膩之物錯誤地“補”,孩子虛弱的脾胃必然更加無法承納。這樣一來,不僅達不到“貼秋膘、少生病”的目的,甚至更容易引邪入體。而且,絕大多數虛胖寶寶都是由錯誤喂養引起的痰濕體質。因此一到秋天就容易痰飲犯肺,比普通寶寶更易患呼吸系統疾病。

因此,我的建議是,“小胖墩”寶寶在秋天非但不要急著貼秋膘,還要比之前吃得更清淡,給脾胃休息、修復的時間。秋天滋陰的食物多寒涼,其實也是不太適合“胖寶寶”吃的。

這不能吃、那不能吃,難道虛胖的小胖墩秋季不能貼秋膘,反而要忌口減肥?

虛胖寶寶秋季進補

先減后補,搭配食療方

絕大多數孩子,在無積食的前提下,秋季進補是在做加法,只是量多少的問題。但虛胖的痰濕質孩子,秋季進補就要先減后補。減的不一定是體重,而是趕緊把體內的痰濕和積滯垃圾排出體外。

日常飲食方面,以清淡為主,少糖、少油、少鹽。肥甘厚膩的食物,如糖果、零食、飲料、炸雞、肥肉等,就不要再吃了。寒涼是生濕的,秋季瓜果多偏寒涼,家長喂食前一定要把好性味關。

痰濕質孩子適合的食物:燕麥、薏苡仁、包菜、紫菜、洋蔥、枇杷、扁豆、赤小豆等﹔適量增加蛋白質食物,如豬瘦肉、魚肉、雞蛋、大豆及豆制品。烹煮方法建議採用蒸、煮、燉等,食物切小塊,煮得更軟爛些。等到孩子消化好、無病痛,可以先服用3~5天香砂六君子丸,把整體氣機調動起來。再給孩子祛濕利水,就可以吃茯苓(5~8g)粥、陳皮(2g)粥等,每周2次。尤其在秋冬季節,茯苓、陳皮煮粥,既能祛濕,又能健脾,是不錯的選擇。

小貼士

常見濕利水的食材如海帶、綠豆、冬瓜、薏米等都是偏寒涼的,不太適合痰濕質的孩子。1周飲1~2次陳皮飲:

陳皮飲

材料:陳皮2g,去芯蓮子10g,白果5∼8g,冰糖5g。

做法:材料下鍋,加約3碗水,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煲30分鐘,濾渣,分次服用。

功效: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適用年齡:3歲以上對証、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可服。

痰濕質寶寶秋天最容易咳嗽,這種咳嗽不同於燥咳干咳,更接近濃痰難吐出,可以服用專門調理痰濕咳嗽的食療方:

山藥薏杏粥

材料:炒薏米10g,南杏仁5g,干山藥10g,粳米50g。

做法:材料下鍋,加約4碗水,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煮至米粥軟爛即可。

功效:健脾排濁,清熱祛濕,適用於痰濕咳嗽的症狀。

適用年齡:3歲以上對証、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可服。

等到了深秋、初冬,孩子體質增強,明顯感覺“游泳圈”小了,身上的軟軟肉緊實了,再來試探著滋補也不遲。

資料來源:許尤佳育兒堂微信公眾號

本文由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許尤佳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李慧博、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