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給孩子吃糯米更補氣卻難消化,這樣做就好了

許尤佳

2020年10月14日08:14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給孩子推薦糯米食品,我總是比較謹慎。糯米確實能起到補中益氣的效果,但糯米食物不好消化,家長也容易給孩子吃錯法、吃過量,使糯米有益的部分發揮不出來,反而拖累身體。比如,元宵節的時令食品湯圓、元宵,端午節的粽子,甚至不少地區早餐常食的燒賣,都是用大量糯米做的傳統食物。

我總提醒家長,給孩子吃這些食物必須慎之又慎,3歲以下,消化不太好的孩子,能不吃就不吃。那孩子應該怎麼吃糯米才好呢?

糯米溫補潤燥

秋天不吃太可惜

糯米

味甘性溫

入脾、胃、肺經

健脾益氣,潤燥益肺腸

養育孩子,家長應時刻提醒自己,孩子是虛寒之體。

夏天貪嘴的那些雪糕、冷飲,不僅會讓孩子寒上加寒,甜膩、寒涼的食物還會加大體內氣機的消耗。

現在很多孩子看起來就很“虛”,這個虛,表現在孩子有眼袋、有青筋、臉色不好,虛弱無力、走幾步就要抱,體質差、常生病等多個方面。

從孩子的聲音也能判斷是否虛弱。健康的寶寶,聲音清脆嘹亮,聽起來精神氣很足﹔體虛的寶寶聲音比較羸弱,“聲音小得和蚊子一樣”。

給寶寶吃糯米,最大的功效就是能養氣,使孩子氣機充盈,腎足脾旺。各種虛証也就迎刃而解、不“治”自愈。進入秋季,天氣轉涼的時候,孩子就可以開始食用糯米補虛了。

此外,糯米不僅能收澀,還兼顧了潤燥、護肺潤腸的功效。有家長不太懂,為什麼糯米又能調理孩子便秘,又能調理孩子尿床、腹瀉?

糯米是以性味之甘溫,暖脾胃,止虛寒泄痢——孩子受涼后拉肚子,可以用糯米暖回來。而糯米煮粥后,粥水滋陰生津,糯米補中益氣,可以治療虛秘,還可以滋潤秋季容易被燥邪所傷的“嬌臟”肺部。

總結糯米的功效:補中益氣,補虛補血,可以調理孩子盜汗虛寒、腸燥虛秘、疲乏無力等虛証﹔暖中驅寒,緩解脾胃虛寒。收澀止泄痢,治療孩子受寒腹瀉,晚上尿床﹔健脾養胃,寧心安神,很適合秋季保健。

糯米唯一的“缺點”

恐怕就是難消化

很多家長對用吃糯米有些遲疑,就是因為糯米難消化。因為我常常強調要保持好孩子的消化。

確實,糯米的質地比較黏糯滋膩,對脾胃運化能力的要求比較高,所以家長的擔心是有必要的。

要知道,古人將糯米熬濃湯,混上砂漿制作而成的“糯米砂漿”,是古時黏合度最高、使用范圍最廣的建筑材料之一,常用來黏合牆磚、瓦片。萬裡長城堅固不倒,據說就有糯米砂漿的功勞。可想而知糯米的黏度有多厲害。

要是孩子本身消化不好,大量糯米下肚,不僅在胃中滋膩黏稠難消化,更可能助痰助濕,使濕熱內蘊的問題更嚴重。

所以,在選擇糯米補虛前,有以下情況的孩子,就要先暫時緩緩,等脾胃調理好了再用糯米補益也不遲:脾胃虛弱,經常腹脹,打嗝噯氣的孩子﹔很容易積食,或將積未積的孩子﹔濕熱痰飲體質的“小胖墩”寶寶﹔舌苔白厚膩或黃厚膩,口氣酸,大便、睡眠不正常的孩子﹔精神狀態不太好,有流鼻涕、打噴嚏、喉嚨痛等生病征兆的孩子。

換言之,孩子吃糯米,有幾個重要前提:孩子消化好,大便、口氣、舌苔、睡眠都比較正常時才能吃。最好在孩子沒有病痛時才吃。

如果明顯有咳嗽、喉嚨發炎、感冒等情況,都要暫緩吃糯米。病好后1~2周,消化系統沒完全恢復前,也不合適給孩子吃。

家長要理解一點:古人之所以那麼喜歡吃糯米做的傳統食物(如粽子、湯圓、元宵、糯米糕),是因為糯米能御寒,質地軟,吃幾口就能飽肚子。在物質匱乏、沒有精米白面的時代,糯米是一年才能吃上幾次的特殊食物。但現在,我們每天攝入的營養已經很豐富了。因此,即使是健康寶寶,吃糯米也要小心控制量,不必吃多。

對付糯米難消化

煮粥、磨粉、發酵!

不過,我們還是有辦法能夠解決糯米難消化的問題的,就是煮成又爛又稀的糯米糜粥。這道食療方不僅容易消化吸收,不傷脾胃,更有良好的健脾養胃效果。《醫藥六書藥性總義》裡記載這種糯米粥,稱其為“溫養胃氣妙品”。

糯米糜粥

材料:糯米30g,大米20g。

做法:糯米泡發1~2小時后下鍋,加約4碗水,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煲1小時,至粥水軟爛成糜即可。

脾胃稍弱的孩子,糯米可放少一些,大米稍微多一些,或用紗布把糯米扎起來烹煮。喝粥水不吃渣。

功效:溫養脾胃,補中益氣。

適用年齡:2歲以上消化好、不生病時對証、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可服。

3歲以上消化好的孩子,還可以在以下秋季養生的食材中,選擇1~2味加入粥中,加強清潤、補氣、健脾的功效:

可加入糯米糜粥的食藥材:2枚去核紅棗、花生10g,黑豆10g、百合5g,蓮子5g,白果10g。

要想做得更好消化些,《本草綱目》對糯米糜粥也有好建議:把糯米磨成糯米粉,每次3錢(15g),和大米一起共熬粥,隻喝粥水。這種做法,粥水不僅不黏膩,還能很好地滋陰生津,調理脾胃虛寒。

此外,用糯米和小麥麩同炒,可以調理孩子氣虛不固導致的虛汗、自汗、盜汗。這個方子也是出自《本草綱目》:

糯米麥麩散

材料:糯米、小麥麩比例1.5:1。

做法:材料下鍋,小火炒炒焦,碾磨成末備用。每次服用取15~20g,下鍋加約1碗水,煲至半碗即可服用。也可直接取10g摻米飯、粥飲、面條服。

功效:益氣斂汗,治療孩子氣虛不固,自汗不止。

適用年齡:2歲以上對証、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可服。

對於3歲以上,氣虛,但一吃糯米就容易消化不良的寶寶來說,糯米不建議直接吃,而是可以變成醪糟。

醪糟,其實就是酒釀、米酒。糯米經過發酵變成醪糟,原本難消化的澱粉、蛋白分解成更小分子的物質,質地不再黏稠,也更好消化。

醪糟本身帶一點酒味,家長在給孩子煮的時候可以煮久一點,使醪糟裡的酒精揮發掉:

酒釀蛋花湯

材料:醪糟約2勺,雞蛋1個,冰糖少量。

做法:鍋內加3碗水燒開,加入醪糟,再次燒開后,加入打散的雞蛋,適當攪拌成蛋花,再次燒開后加冰糖調味即可。

功效:補氣生津,益脾肺。

適用年齡:3歲以上對証、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可服。

至於糯米糕、糯米餅,即使孩子喜歡吃,我也不那麼推薦食用。《本經逢原》稱糯米“若作糕餅,性難運化,病人莫食。”可見,是不太建議吃糯米糕餅的。

資料來源:許尤佳育兒堂微信公眾號

本文由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許尤佳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李慧博、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