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褲比秋衣更重要?寶寶有這些症狀一變天就要加秋褲

許尤佳

2020年10月30日08:11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深秋時節,一年一度的“秋褲大戰”開始了。孩子從2歲左右起,自主意識迅速萌芽,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凡事喜歡唱反調”,最愛說的話就是“不要!”家長喂飯TA摔碗,家長添衣TA脫掉......又氣又累還是小事﹔孩子著涼了,整個秋冬隔三差五跑醫院,才是家長最揪心的事。

最近有家長討論給孩子加秋褲、穿襪子的事:“年輕的時候我也不愛穿秋褲,年紀大了才發現一定要穿。很怕孩子和我一樣,大了之后一天冷就腿痛。但孩子一穿秋褲、厚襪子,就說動不了、不舒服,非要脫掉,寧願凍得臉蛋小手冰冰涼。”許教授說秋冬一定要注意保暖存陽氣,這可怎麼辦?

秋褲對於孩子,真像“束身衣”“緊箍咒”那樣可怕嗎?該給孩子穿多少,怎樣讓孩子“知秋凍,穿秋褲”呢?

秋褲比秋衣更重要?

兩步判斷穿秋褲最佳時間

給孩子保暖,暖下身比暖上身更重要。有研究稱,人體下部血液循環比上部差,更容易遭受寒涼的侵襲。所以,給孩子加秋褲,比加秋衣要更重視、更早。

孩子不肯穿秋衣,還可以用多加件外套代替﹔如果明明已經冷得打哆嗦還不肯穿秋褲,家長就必須強硬一些了。秋冬最好給寶寶穿高腰褲,把小肚子也妥妥裹好。天氣轉冷,肚臍眼神闕穴、腳底涌泉穴、后背大椎穴,尤其要做好保暖。當然,也有些情況,不是孩子不想穿,而確實是家長給穿多了。

之前我們說過,給孩子“秋凍”添衣,最主要是摸摸孩子的后背、脖頸處:有汗則穿多了、孩子偏熱﹔冰涼則孩子冷了,需要添衣﹔溫溫的感覺是最合適的。

還有一個更精確的方法判斷孩子是否應該穿秋褲。3歲以上的孩子,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卷起褲腿,摸摸自己的小腿肚,是否感覺涼?如果小腿肚偏涼,其實已有些受寒的征兆了。孩子貪玩好動,有時后背出著汗,腿腳卻發涼。一旦著涼受風,十有八九會感冒。

對中醫有些了解的家長,可以看孩子舌苔:如果早上孩子舌苔比較正常,外出回來,舌苔突然發白——很可能是寒意在舌頭上“結了霜”。

趁著風寒外感還沒嚴重,趕緊清淡飲食,外加我之前說的艾草水、紫蘇葉水、蔥白豆豉湯等驅寒的食療,選一樣給孩子快快喝下。然后隨即把秋褲、厚襪子穿上,能起到救急的作用。

有以下情況的小朋友,比健康孩子更不耐凍,更加需要一變天就加秋褲:6月齡以下寶寶﹔體質虛弱,抵抗力低下的孩子。表現為平時易感冒、出汗,身型瘦弱﹔先天體寒、肺胃虛弱、消化系統差的孩子。表現為面色黃,身型消瘦,食欲不振﹔有慢性病,如抽動症、哮喘、過敏性鼻炎、腺樣體肥大等症的孩子﹔剛注射完免疫疫苗的孩子﹔病中的孩子抵抗力明顯降低,更要做好防寒保暖。

孩子不肯穿秋褲

一分怪調皮,九分怪秋褲本褲

孩子不愛秋褲的原因可能千奇百怪。年齡小的孩子也會有自己的審美觀,如果孩子確實不喜歡秋褲的顏色、款式,就不要逼孩子穿。最好讓孩子自己挑選喜歡的樣式。秋褲款式上有兩點建議:

①顏色淺

秋褲緊貼皮膚,建議選擇淺色。保暖的同時,不會像深色那樣容易吸熱,導致過悶﹔另外,顏色鮮艷的衣服,往往因染色材料而含鉛量高,對孩子皮膚並無益處。

②配飾、繩結少

有些秋褲為了好看,會在膝蓋、口袋處綴卡通貼布、蝴蝶結等配飾,褲頭用繩結綁系。其實,年齡越小,款式反而越要簡單、安全、好穿脫。小孩子自我保護意識不強,配飾上的線繩、串珠、亮片等不太安全。比起款式,更重要的是秋褲的防寒功能。

更多時候,孩子拒絕秋褲,僅僅是因為秋褲讓TA不舒服了——太緊、面料扎皮膚、不透氣,都會讓孩子持續地抗拒。家長想要給孩子最好最優的呵護,在秋褲的選擇上,就要看它的透氣性、彈性、舒適度、保暖性等因素。

面料選純棉:

孩子皮膚嬌嫩,棉質柔軟舒適又有彈性,非常適合愛動的孩子﹔萊卡成分也可以讓秋衣秋褲更加柔軟有彈性。

其他面料,尤其是化纖面料,不僅透氣性、彈性差,在天氣干燥的秋天也易起靜電,引起孩子皮膚不適。不建議選擇。

做工要平整保暖:

鎖線平整的秋褲可以避免因走線褶皺硌到皮膚。

大小適中:

秋衣秋褲太緊,孩子也會不舒服,被束縛著,氣血的運行也不那麼順暢。給孩子買秋褲,不建議買太緊身的,可以稍微寬鬆一點,但束口處要收緊一些,這種秋褲更御寒。倒是冬天御寒的保暖褲可以更貼身。

總結:如何給孩子購買一條完美的秋褲?首先,穿起來舒服,純棉面料、做工平整,不要太緊太短。其次,它的防寒能力要好,透氣性好的同時,又不會太透風。長度要蓋住孩子的腳踝,褲腳最好用長襪子束住。如果孩子一伸手、一跑動,秋褲就往上跑,卷在小腿上不會弄下來,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會讓孩子以后都拒絕穿秋褲。最后,可以和孩子一起挑選TA喜歡的圖案和款式——這些小事也能培養孩子的情志。

資料來源:許尤佳育兒堂微信公眾號

本文由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許尤佳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李慧博、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