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寶寶秋冬常見咳,從用藥到食療一篇全掌握

許尤佳

2020年11月17日08:10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五臟六腑皆令咳,一年四季皆致咳……要問家長最頭痛什麼,十個家長有九個會說咳嗽:我家孩子又開始咳了!該怎麼辦?能吃什麼藥?怎麼剛好幾天又咳了?

孩子的咳嗽症狀各不相同,可能出現很多種情況:有的確診呼吸道有炎症,早晚咳不停,影響正常生活作息﹔有的病好了,仍然連咳一周、半月都好不了﹔有的平時不咳,晚上一躺下睡覺就咳得厲害﹔有的早上幾聲咳,嗓子痒痛發干。

今天先教大家快速區分秋冬常見咳嗽的方法,並給出相應用藥和食療方。

秋冬的咳,不止是寒咳

咳嗽辨証用藥,先從寒熱學起

很多家長以為,冬天咳嗽一定是著涼引起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如此,但也有其他原因。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咳嗽的特征快速辨証、用藥、食療:

風寒咳嗽:痰少、痰白、晨起夜間咳

寒咳的孩子,有痰卻比較難咳出來,偶爾咳出來的痰是白色的,比較少泡沫﹔怕冷,受涼會加重病情。

適合用藥:蛇膽陳皮液

1~3歲1次半支,1日2次

3歲以上1次半支,1日2次

適合食療方:陳皮粥

陳皮粥

材料:陳皮5g,南杏仁5g,北杏仁5g,大米50g。

做法:材料下鍋,加約2碗水,大火燒開轉小火煮至粥水軟爛。

功效:理氣健脾,清肺化痰,運脾養胃,適合調理孩子寒咳。

適用年齡:2歲以上對証、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可服。

注意:孩子有熱証或寒熱夾雜不適合。不能長期服陳皮,以免損正氣。

風熱咳嗽:聲響、痰黃、日間咳

熱咳的孩子,喉嚨會干痛。咳出來的痰又黃又稠,多為陣發性劇咳,聲音很響﹔怕風不畏寒。

適合用藥:

肺力咳合劑,1次5~10ml,1日3次

蛇膽川貝枇杷膏,1次一湯匙(約20g),1日3次

適合食療方:前期1~2天桑菊飲,中后期調理冰糖燉梨

桑菊飲

材料:桑葉6g,菊花10g,蟬衣1g,蘆根8g,川貝3g。

做法:材料下鍋,加約1碗水(沒過藥面2∼3cm),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煲20分鐘即可,取汁飲用。

功效:疏風清熱、止咳化痰,適合風熱咳嗽初期1~2天。

適用年齡:3歲以上對証、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可服。

冰糖燉梨

材料:去核鴨梨1個,南杏仁9g,冰糖5g。

做法:材料下鍋,加約2碗水,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燉至食材軟熟即可。

功效:清肺止咳。適用於風熱咳嗽的孩子。

適用年齡:3歲以上對証、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可服。

其實,風寒咳嗽和風熱咳嗽,都是外感引起的,治療起來按照風寒/風熱感冒對証治療,隻要不辨錯寒熱,孩子都能很快康復。

從秋咳到冬咳

咳嗽又燥又夾外感

除了寒咳、熱咳這兩種簡單的分類,從秋季持續到冬季的燥咳,也是冬季咳嗽的“常客”。

燥咳:口干、少痰、咽痒痛

燥咳的孩子,多少有點“熱氣”表現﹔除了干咳,還有口唇鼻干燥、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等干燥“缺水”表現,和風熱咳嗽有明顯區別。

適合食療方:潤燥是關鍵,可以喝秋檸飲,還可以喝潤燥湯:

安神潤燥湯

材料:鮮百合10g,紅棗10g,去芯蓮子10g。

做法:

材料下鍋,加約3碗水,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煮30分鐘至食材熟爛。分次服用,每次服半碗。隔天1劑,服3劑。

功效:滋陰潤肺,安神除煩。

適用年齡:3歲以上對証、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可服。

更多時候,家長會覺得孩子又像燥咳,又像外感(即寒咳/熱咳)咳嗽,很難判斷。

這種情況下,很可能兩者兼有:

①寒咳+燥咳=涼燥咳嗽

適合食療方:前期排寒,用紅糖姜茶、紫蘇水、淡豆豉水﹔后期健脾潤肺,可用太子參無花果瘦肉湯:

太子參無花果瘦肉湯

材料:無花果2g,太子參5g,瘦肉50g,去核紅棗1枚,南杏仁5g,姜3片,鹽適量。

做法:太子參、南杏、無花果用清水浸泡10分鐘,瘦肉切塊焯水﹔材料放入燉盅,放入煲鍋隔水燉3小時,加少量鹽調味。

功效:健脾益氣,生津潤肺。

適用年齡:體虛畏寒易咳者皆宜,少量多次分服﹔注意要在消化好、咳嗽減少、寒邪清除后服用。3歲以下喝湯不吃渣。蠶豆病可服。

②熱咳+燥咳=溫燥咳嗽

適合食療方:熱咳痰多,用川貝燉梨﹔少痰燥咳,用川貝杏仁粥:

川貝燉梨

材料:去核鴨梨1個,南杏仁5g,川貝2g,冰糖5g。

做法:川貝、鴨梨下鍋,加約3碗水,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煎約20分鐘,加入冰糖,煮約3分鐘即可。

功效:清肺止咳,適用於風熱燥熱咳嗽。

適用年齡:3歲以上對証、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可服。

川貝杏仁粥

材料:川貝2g,南杏仁10g,大米50g。

做法:川貝、南杏仁下鍋,加約4碗水,大火燒開后轉中小火煮10分鐘,加入大米攪勻,燒開后轉小火煮30分鐘,至粥水軟爛即可。

功效:清肺潤燥,適用於燥熱、溫燥咳嗽。

適用年齡:3歲以上對証、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可服。

以上便是秋冬季節最常見的小兒咳嗽証的辨証法及用藥用方建議。秋冬季節最容易傷肺,很多呼吸道疾病在這一時間段肆虐盛行,家長尤其要注意呵護。

資料來源:許尤佳育兒堂微信公眾號

本文由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許尤佳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李慧博、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