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秋冬易出現“寒包火”咳不停?一碗止咳湯不分寒熱都能喝

許尤佳

2020年11月18日08:04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很多孩子的咳嗽往往又像寒咳,又像熱咳,別說家長難辨証,“名醫不看咳”,經驗不夠豐富的醫生也容易辨錯。今天我重點和大家聊的咳嗽類型,就屬於寒熱夾雜,俗稱“寒包火”的咳嗽。對於這種咳嗽,有哪些藥物、食療能一邊幫孩子驅外寒,一邊清內熱?如果家長實在分不清咳嗽寒熱,有一劑小白都能上手的寒熱皆可用的食療方,能給孩子調理。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寒包火”?

“寒包火”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孩子本身體內有熱的同時,又外感了風寒。這種情況在秋冬季節很容易發生,也是很多家長單純按照寒咳、燥咳給孩子治療,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的原因之一。

“寒包火”的典型症狀,就是受涼風寒和孩子“熱氣上火”的結合:既有惡寒,體痛,咳嗽,鼻塞等表寒現象﹔又有口干渴、咽喉干痛、咳嗽少痰、小便短赤、舌紅苔黃、大便干燥等裡熱現象﹔部分孩子還可能會有高熱、頭痛、全身關節肌肉酸痛等症狀。

古人對“寒包火”的治療方法,總結為一句話,即:“解其寒而熱自散”(《類証治裁》)。我卻覺得,孩子臟腑嬌嫩,光是解表,郁熱不散,天氣稍微一冷,孩子的咳嗽又可能復發。所以,治療時還要家長們多一些小兒調理方法。

在給大家開方治療之前,有必要先多一步辨証:孩子的熱,究竟是實熱還是虛熱?孩子的實熱,多來自積滯化熱,孩子舌苔、口氣、大便、睡眠肯定是有問題的,尤其會有舌質紅、舌苔黃厚的表現。提示家長,在給孩子清實熱時,就要往消食導滯的方向去做。

那麼虛熱呢?最近整個秋天、初冬我們都在說,虛熱是體內津液匱乏導致的,要麼因為孩子不適應秋冬干燥的氣候,要麼孩子前不久才高燒久病過。

調理的時候,就要有意識地飲用米粥、發酵茶等補充津液,秋季“黃金”潤燥方秋檸飲也可以給孩子經常喝(如果干燥情況相對不嚴重,可以隔1~2天飲一次)。

不同的裡熱証用不同的方法解“寒包火”

家長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治療、調理孩子的“寒包火”咳嗽:

止咳用藥:

① 西藥止咳藥:易坦靜

② 止咳中成藥(不分寒熱):小兒葫蘆散、小兒止咳糖漿(省中醫制劑)

治療“寒包火”用藥:

① 分不清實熱虛熱可選中成藥:通宣理肺丸

② 風寒+實熱選中成藥:防風通聖散

③ 風寒+明顯積熱選中成藥:藿香正氣口服液(無酒精)

調理“寒包火”食療:

① 風寒+實熱:以解表寒為主,如生姜紅糖水、蔥白紅糖飲等

② 風寒+虛熱:以滋陰生津為主,如烏梅白糖飲等

止咳二前湯

不用分寒熱

二前湯由白前和前胡兩味中藥組成,溫潤平和,不寒不熱,功擅降氣化痰,宣肺止咳。家長要是分不清孩子寒熱,甚至分不清是不是“寒包火”,也可以用二前湯調理。

二前湯

材料:白前8g,前胡8g。

做法:材料下鍋(不可用鐵鍋、銅鍋),加約1碗半水,浸泡半小時后,大伙煮沸,轉小火煲約一碗即可。每日2次,連服3天,早晚飯后溫服。

功效:降氣化痰,宣肺止咳

適用年齡:2歲以上對証、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可服。

其中,前胡對新感咳嗽療效極好,白前更益於久咳不愈。二藥相互為用,不論最近咳嗽的孩子還是久咳不愈的孩子,都會起到一定的效果。

根據孩子不同情況,家長還能加減中藥材,獨家制作二前湯:

① 外感風寒初起咳嗽,加生姜5g、廣藿香6g、南杏仁5g

② 痰易咳出且多,加陳皮2g、茯苓8g、北杏仁5g、萊菔子10g

③ 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加川貝5g、雪梨1個、瓜蔞仁10g

④ 咽腫痛聲嘶啞,加桔梗5g、蘆根8g、麥冬5g

孩子如果咳嗽,家長沒把握,或自己著手治療效果不明顯,還是應該趁早去看醫生。

資料來源:許尤佳育兒堂微信公眾號

本文由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許尤佳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李慧博、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