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丙二酸血症是種什麼“怪病”?與遺傳有關

夏樂敏

2021年01月21日09:28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醫院來了位2005年5月出生的小患者,患上了極為罕見的甲基丙二酸血症,如不及時治療,大腦可能會萎縮。什麼是甲基丙二酸血症?有哪些症狀?

何謂“甲基丙二酸血症”

甲基丙二酸血症又叫甲基丙二酸尿症,屬於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因為甲基丙二酰輔酶A變位酶(維生素B12無反應型)或輔酶腺苷鈷銨缺乏(維生素B12反應型),導致L-甲基丙二酸不能轉變為琥珀酸而在血中蓄積所致。甲基丙二酸血症致病機理包括兩種變位酶酶蛋白缺陷產生的完全性變位酶缺陷(mut0)和部分缺陷(mut-)﹔兩種腺苷鈷胺素(AdoCbl)合成缺陷,即線粒體鈷胺素還原酶(cblA)缺乏和線粒體鈷胺素腺苷轉移酶(cblB)缺乏﹔以及3種由於胞漿和溶酶體鈷胺素代謝異常,引起的腺苷鈷胺素和甲基鈷胺素(MeCbl)合成缺陷(cblC,cblD,cblF)。

“甲基丙二酸血症”有哪些表現

甲基丙二酸血症雖然有多種生化缺陷,但臨床表現大致類似。起病較早,一般於新生兒或早嬰兒期發病。常見表現為生長發育不良、嗜睡、反復發作性嘔吐、脫水、呼吸窘迫和肌張力低下,部分有肝大、智能落后和昏迷。通常缺陷為mut0者症狀出現早,80%在生后第1周。血清鈷胺素濃度多正常,有代謝性酸中毒,80%有酮血或酮尿症,70%有高氨血症。半數病人會有貧血、白細胞減少和血小板減少。部分病患有低血糖症。病人尿或血中有大量甲基丙二酸。輕症、晚發性或所謂“良性”病例甲基丙二酸水平較低。攝入丙酸和甲基丙二酸前體蛋白或氨基酸會增加甲基丙二酸積聚,甚或引發酮症或酸中毒。

遺傳性甲基丙二酸血症伴同型胱氨酸尿症,缺陷分別為cblC,cblD,cblF。cblC缺陷者臨床表現變異較大,但均以神經系統症狀為主。早發病例一般在生后2個月出現症狀,以生長發育不良、喂養困難或嗜睡為表現。遲發病例可在4~14歲出現症狀,可出現譫妄、倦怠和強直痙攣,或痴呆、脊髓病等症狀。大多數病例有血液系統異常,如巨幼紅細胞與巨紅細胞貧血、多形核白細胞核分葉過多和血小板減少等。血清鈷胺素和葉酸濃度均正常。cblD缺陷者一般發病較晚,表現為智能落后、行為異常和神經肌肉病變,無血液系統異常。cblF缺陷者多在生后2周出現口腔炎、面部畸形和肌張力低下,部分有血細胞形態異常。部分病例有低甲硫氨酸血症和胱硫醚尿症,應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進行血、尿有機酸分析可診斷本症。各種遺傳缺陷的確定依靠培養細胞酶學分析。

“甲基丙二酸血症”治療與預后

飲食治療有效。應盡早開始控制蛋白質攝入量,限制甲基丙二酸前體氨基酸的攝入。

左卡尼汀與抗生素治療可能有效。補充大劑量維生素B12對部分患者有效,即B12依賴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可首先給予B121周,若出現效果則可長期給予維持量治療,根據臨床以及生化反應調整。

輕症、晚發性病例預后尚好,本症常發生嚴重並發疾病會影響該病預后。

本文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醫學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王韜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責編:李慧博、楊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