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燒后嘴唇又紅又干?因病時一步做錯了

許尤佳

2021年02月25日08:18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很多孩子高燒后嘴唇紅、口干舌燥、有的還會小咳干咳。認真學習我推文的家長知道,這是因為高燒會傷陰,當務之急是給孩子補充津液。但我也發現,孩子出現這種傷陰的狀況,不僅是體溫溫度升高、抵御外邪導致的,也和家長不恰當調理有關。

簡單和大家分享一個病案:孩子著涼、初起38.7℃的高燒,家長按照平時自學的方法驅邪散寒、退熱退燒。立即給孩子暖后頸﹔給孩子煮蔥白豆豉湯服用﹔擔心高燒不退,給孩子服用了美林。

這三個方法,單拿出來看似乎都沒問題,比如孩子著涼后,用暖水袋、暖寶寶暖后背大椎、肺俞乃至督脈,等到孩子后背、后頸微微發汗,能達到驅寒的目的﹔蔥白是辛溫解表的常用材料,淡豆豉不僅能化開表寒,對淤堵在中焦的積食也有疏通作用﹔超過38.5℃的情況下,可以給孩子服用退燒藥。

但是,在已經用方法有效發汗的情況下,不建議用不同的方法,多次、重復發汗。過量發汗,不僅傷津耗陰,引來一系列陰津虧損,更會讓腠理肌肉失於濡養,引起肌肉酸痛、頭痛等症狀。

有的家長還喜歡立即給孩子蓋厚被子捂汗退燒。這麼做更是不對的。無論是風寒、風熱外感引起的發燒,我都不主張捂汗退燒﹔孩子發燒感冒、發冷打寒顫時,可以適當包裹保暖。

總結一下,孩子感冒發燒后,用以下方法調理更恰當的:

風寒外感

剛著涼、還沒發燒的時候,可以選擇暖后頸等方法發汗驅寒,這些“物理驅寒”的方法能解決問題,不需要保險起見,再用食療方、中成藥發汗解表。

風寒外感初期,可以選擇蔥白豆豉湯等辛溫解表的食療方。注意,孩子風熱感冒、體虛不攝汗、陰虛明顯、有熱証時,不建議用蔥白豆豉湯發汗,更建議對証服用其他感冒藥。

風寒感冒繼續發展,入裡化熱,不建議服用蔥白豆豉湯。保險起見,可以用寒溫並用的小兒葫蘆散等中成藥,必要時(發燒38.5℃以上)服用退燒藥。

風熱外感

風熱外感、發熱時,可以服用烏梅白糖飲,並服用辛涼解表的中成藥治療。

退燒后出現傷陰症狀

如果孩子高燒后已經出現傷陰的症狀,可以服用小兒復元方,3歲以下小寶寶可以用小面湯、米油等補充津液。

資料來源:許尤佳育兒堂微信公眾號

本文由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許尤佳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李慧博、楊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