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夢中想喊喊不出?原來作祟的竟是它

滿玉紅

2021年03月09日13:15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小孩子在睡覺時如果夢到可怕的情況,如遇到危險時想喊喊不出、想跑跑不動,老人常說這叫“魘著了”或稱為“鬼上身”,好多人小時候或多或少有過這樣的經歷。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這是睡眠障礙疾病的一種——夢魘障礙,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夢魘的相關常識。

何為夢魘?

夢魘是指在快速眼動睡眠期以恐怖不安或焦慮為主要特征的夢境體驗。目前發病機制並不清楚。夢魘的頻繁發作與特定的人格特征有關,50%以上的患者具有分裂型人格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或精神分裂症的某些特征。童年時代往往有艱難復雜的經歷或遭遇,青少年和成年階段則存在嚴重的人際關系不良。抑郁症頻繁發生夢魘者存在明顯的自殺傾向,任何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強烈焦慮都有可能導致夢魘發作。精神刺激或非同尋常的經歷,尤其有恐怖色彩的生活事件后易出現夢魘,兒童在睡眠前閱讀或者聽、看恐怖驚險故事或影視劇后可能誘發,成年人遭遇重大生活事件,如喪偶、地震、戰爭等引起精神創傷后會經常發生噩夢和夢魘。

夢魘的臨床表現

兒童3~6歲多見,一般發生於后半夜,表現為長且復雜的噩夢,伴有令人苦惱的精神體驗。夢境由非恐怖性逐漸發展到恐怖性,越接近夢的結尾,夢的內容會越離奇、恐怖,患者通常從不同程度焦慮狀態中驚醒,並對夢境有清晰的回憶。夢境的內容常常伴隨生命威脅,可夢見自己被追趕與圍攻,陷入水深火熱、山崩地裂的情境,或面對剖心挖眼、截肢等絕望無助的緊要時刻,通常導致患者拼命掙扎、驚恐萬狀,驚叫直至驚醒,並很快恢復定向力與警覺性,能清晰回憶起強烈恐怖的夢境,影響睡眠質量,長久以后出現焦慮、抑郁和各種軀體不適症狀。

夢魘的治療

通常不必進行治療,如果患者有治療的需求,或夢魘為其他需要治療疾病的一部分,則可採取病因治療、認知心理治療、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等幾種方法。

頻繁發作的夢魘應積極尋找病因,如為抗抑郁藥和鎮靜催眠藥物所致可逐漸減量,避免突然停藥、晚餐避免過飽、睡眠前不接觸恐怖刺激的影視劇圖書等。認知心理行為治療對於不同類型精神障礙的人格糾正具有重要作用,可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幫助患者理解創傷,通過回憶和敘述、加以討論解釋可明顯改善症狀,減少對夢魘的恐懼感。夢魘通常不需要藥物治療,但有精神分裂症等相關疾病可選擇相應的抗精神病藥物。

了解了夢魘的基本知識,生活中如果有這種經歷的朋友,可能就對夢魘不那麼恐懼和焦慮了,希望每個人都有一夜好夢,生活幸福!

本文由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滿玉紅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責編:李慧博、楊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