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安全感、喜怒無常?邊緣性人格障礙知識都在這裡

桑紅

2021年03月16日16:06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患者小A是一名高三學生,7歲時候父母由於感情不和離異,她被判給爸爸,從此小A便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小A的母親常年在外地打工,父親對小A的生活漠不關心。爺爺為了能讓小A生活得更好,雖然已經60多歲了也依然在工作。爺爺奶奶總是吵架,奶奶總是抱怨說如果沒有小A,她和爺爺的生活會更好。最近的幾年,小A表現出情緒不穩定,兩次嘗試吃藥自殺,由於劑量小對身體沒有產生嚴重的危害,並且多次用刀劃傷自己。在學校小A沒有長期穩定的人際關系,同學覺得小A的情緒總是陰晴不定,有時候很熱情,有時候又很冷漠。小A覺得班主任老師在她高一的時候對自己很好,后來知道自己的家庭情況后就對自己不好了。最近小A覺得一直關愛自己的爺爺也不愛自己了,覺得活著沒有意義,於是想跳樓自殺。心理醫生說小A很可能就是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患者。

什麼是邊緣性人格障礙呢?邊緣性人格障礙是以情緒高敏感性和情緒調節障礙等為特征的一種常見精神障礙。邊緣性人格障礙主要的臨床心理特征是患者高度沖動、情緒不穩定、強烈且極不穩定的人際關系模式、自我身份識別障礙、被拋棄的恐懼和害怕孤單、自毀自殺行為。

DSM-IV-TR(《精神疾病的診斷和統計手冊》)以及DSM-5(《精神疾病的診斷和統計手冊》第五版)將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特征總結為“不穩定”與“沖動”。不穩定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人際關系上,傾向於熱情投入,但常常又突然中斷關系﹔身份認同上,在對自己的看法、理想、未來計劃以及道德價值觀方面表現出不穩定﹔情感上,強烈的情感反應,表現為突然、急劇地在各種情緒間轉換。“沖動”也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潛在自毀性的行為,具有短暫的獎賞性,但卻出於沖動,如沖動消費、物質濫用、暴食和沖動性性行為﹔勃然大怒,難以控制自己的憤怒﹔自殺行為及自傷行為。其余的診斷標准還包括:害怕被拋棄,力圖防止自己被拋棄﹔長期的空虛感﹔應激(壓力)相關的暫時性偏執體驗或者解離體驗。要診斷為邊緣性人格障礙,以上標准需要達到五條或更多。

目前,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診斷、治療、發生的神經機制等。邊緣性人格障礙形成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的。在精神分析理論的框架下,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的心理病理來源於童年期,父母的養育時期個體遭遇虐待,其中最為嚴重的是性虐待。

以往的研究也表明,兒童期受虐是邊緣性人格形成的一個嚴重危險因素,早期經歷過侵害的個體,在人際交往及婚姻過程中傾向選擇不良方式宣泄,比如嗜酒、打架、自殺等。不良的教養方式及不安全依戀,目睹家庭暴力、情緒方面受到忽視也是邊緣性人格障礙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邊緣性人格障礙病因機制也有神經化學遞質和神經系統結構及功能的作用。

目前,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治療主要是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相結合的方式。當前較為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有辨認行為治療、心智化基礎療法以及人際關系療法等,並且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其中辯証行為治療被認為是邊緣性人格障礙最為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主要是教會個體如何調節情緒,忍受痛苦和改善關系,被干預的個體通常會在第一年裡開始改善。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患者要積極的進行治療,這樣患者的問題才能得到改善!

本文由吉林省長春市第六醫院主任醫師桑紅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責編:李慧博、楊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