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查出這個問題莫慌張,專家給你“定心丸”!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體檢項目日益精細化,胸部CT成為許多人體檢過程中的常見項目。但不少人在檢查后被告知患有胸部肺結節,就會陷入憂慮與恐慌之中。那麼,肺結節會引發肺癌嗎?出現肺結節我們又該如何做呢?
肺結節的含義和類型
在CT影像上,類圓形、邊界較為清楚、不透明的物體被判定為肺結節。一旦結節的長徑超過3厘米,就成了軟組織腫塊。小於1厘米的被稱為小結節﹔小於0.5厘米的被稱為微小結節。
根據密度不同,肺結節可分為完全看不到肺部器官的實性結節和亞實性結節。亞實性結節又分為部分實性結節和磨玻璃結節。磨玻璃結節能看到但看不清楚正常的肺組織和血管。
肺結節的病因
肺結節多數是感染性病變。有肺部炎症病史者或感染病史者易得,或是新近感染者,這種人群在進行抗炎治療后會有明顯好轉﹔部分患者肺內有良性腫瘤如血管瘤等,也可能產生肺結節﹔還有一種可能是肺癌,但在整個肺結節檢出人群中,肺癌的發病率較低。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肺結節與肺癌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並無必然性的關聯。
發現肺結節的處理方法
首先要冷靜應對,避免過度治療。明確肺結節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良性。
結節的大小若在15毫米以上,就需要及時就醫治療,如果抗感染治療后有明顯好轉則說明是感染﹔若無明顯好轉就需要專家判斷是否需要進行肺穿刺或手術治療。
對於8毫米到15毫米之間的實性結節,建議三個月后復查,若無病變則一年后再復查﹔若有病變則積極就診,考慮進一步的診療和手術。
對於亞實性結節,若直徑在6到15毫米之間,則三個月后進行復查﹔若小於6毫米,一年后復查即可。
日常生活中對肺結節和肺癌的預防
在發現肺結節后一定要冷靜應對。小直徑結節可以留待觀察﹔大直徑則進行消炎或手術。
肺癌的早篩早診早治療非常重要。因此確診患者應當到正規醫院做規范化治療。特別是年齡在50~70歲之間,處於肺癌高發期的群體,更需要定期體檢,及時治療。
若具備抽煙時間較長﹔吸入二手煙時間較長﹔有慢性支氣管炎等既往病史﹔有致癌物的職業接觸﹔有腫瘤家族史和基因等條件之一的高危人群,建議至少每年進行一次體檢。
本文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腫瘤二科副主任胡瑛進行科學性把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