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屬於頸動脈狹窄高危人群?專家提醒要注意

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及時關注身體的變化和不適,尤其是對於一些頸動脈狹窄的高危人群來說,如果出現了相應的症狀,一定要去做頸動脈的檢查。
頸動脈狹窄的高危因素和表現
頸動脈狹窄的主要高危因素很多,包括高齡、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吸煙等。早期並沒有明顯症狀表現,偶爾有突發的頭暈、頭疼、四肢麻木、短暫性失明、舌頭不聽使喚等,但這些症狀大多很快消失,較難引起患者注意。所以,如果您是頸動脈狹窄的高危人群且出現了這些臨床症狀,還是建議到正規醫療機構做一些相應篩查。
高危人群需要及時做以下檢查
1.血管超聲檢查
最簡單的篩查是頸動脈血管超聲的檢查,它可以讓醫生清晰地看到病人的頸動脈到底有沒有斑塊,以及斑塊的大小、斑塊把管腔擠壓到什麼程度、班塊是否完整,同時也能夠讓醫生對於頸動脈的血流速度、以及顱內的血流速度都能有一個很好的判斷。
2.頸動脈CTA
血管超聲檢查是一個初篩的方法,如果需要繼續明確病人的頸動脈狹窄到何種程度、是否需要做進一步的手術來干預、怎麼去干預等,就需要給病人做一個頸動脈CTA。這個檢查不光是要獲得橫斷面的CT,還要把動脈做一個重建。做這項檢查時,病人需要打造影劑,之后會非常清晰地顯示出來動脈的狹窄程度、狹窄范圍、鈣化的情況等。有了這些資料以后,醫生就會更清楚應該如何治療。
3.核磁檢查
有些患者對CTA檢查所必需的造影劑過敏,或者由於其他原因不能使用造影劑。這種情況下,患者需要做核磁檢查。這個檢查也能給醫生提供一個比較清晰的影像,方便判斷斑塊性質,尤其是掌握斑塊有沒有出血。
4.血管造影檢查
這種檢查通過有創的辦法,把導管放到頸動脈部分再打造影劑,這樣就可以使得血管狹窄的程度清晰可見。同時因為這一檢查是動態下進行的,便於醫生從整體上了解血管的狀態,以及側支循環的代償情況。
從臨床的症狀和體征,到特殊的檢查,能夠清晰顯示出病人是否具有頸動脈狹窄的情況以及狹窄程度,從而為及時治療提供指導。所以,出現頸動脈狹窄相應症狀的高危群體,需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做相關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專家: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血管外科副主任郭連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