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這些常識,乙肝攜帶者媽媽可以更好保護孩子

懷胎十月,一朝分娩。生一個健康的寶寶,是每個家庭共同的期盼。然而,當准媽媽被檢查出患有乙肝或攜帶乙肝病毒時,這個願望仿佛一下子被陰影籠罩。
數據顯示,我國育齡婦女中乙肝病毒攜帶率約為8.16%,而母嬰傳播是乙肝病毒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是,乙肝母嬰阻斷可有效切斷這條傳播途徑,為剛出生的孩子建立起保護屏障。
1.什麼是乙肝母嬰傳播?
乙肝母嬰傳播是指乙肝攜帶者的孕產婦在懷孕或分娩的過程中有可能將乙肝病毒傳給胎兒或新生兒。
乙肝母嬰傳播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宮內傳播,包括種系傳播,是指胎兒在母體內通過血液循環而感染乙肝病毒。這種傳播方式引起的感染約佔5~15%。母嬰阻斷失敗主要是發生在這種傳播方式下。而且經種系——即精子或卵子——傳播的可能性也已被証實。
二是產時傳播,是指在分娩時嬰兒的皮膚黏膜擦傷或胎盤剝落時,母親血液中的病毒通過破裂的胎盤進入臍帶血而進入新生兒體內。這一過程感染的可能性最大,這種情況也最為多見。羊水和陰道分泌物中也含有病毒,也可以傳播乙肝病毒。
三是水平傳播,是指嬰兒與母親的密切接觸、母乳喂養也可以傳播乙肝病毒。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乙肝攜帶者媽媽生下的孩子幾乎都會被感染上乙肝病毒。臨床數據顯示,傳染率為70~100%。而孩子感染時年齡越小,轉化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風險越高。
2.如何進行乙肝母嬰阻斷?
對於乙肝攜帶的准媽媽,一定要如實告知醫生,接受醫生專業指導,定期做好產檢,注意休息,盡量避免劇烈的活動,也不要做太重的體力活,以預防流產和胎盤子宮錯位導致的胎兒感染乙肝病毒。
此外,還要確保住院分娩,盡量減少新生兒暴露於母血的機會。高乙肝病毒載量的准媽媽可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接受規范的抗病毒治療。
對於乙肝攜帶的媽媽生下的孩子,需要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聯合免疫。孩子出生后,24小時內盡快接種乙肝免疫球蛋白疫苗,越快越好。最好在出生后12小時內同時在不同部位接種第1針乙肝疫苗,之后,在孩子1個月和6個月時分別接種第2和第3針乙肝疫苗。
聯合免疫是當今被國內外一致公認和多國指南一致推薦的最有效方法。完成全程疫苗接種后,疫苗對孩子的保護成功率能達到90%左右。在此過程中,孩子需要按照醫生的指導定期復查。
3.孩子接種疫苗后,乙肝攜帶者的媽媽能進行母乳喂養嗎?
大量研究表明,母乳中的病毒含量較血液中的病毒含量要低很多,通過母乳喂養感染需要的病毒水平是通過血液傳播的50倍。
母乳本身還具有抗病毒活性,出生后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聯合免疫的孩子,乙肝免疫球蛋白進入血液可以立即中和進入機體的乙肝表面抗原,使肝細胞不被乙肝病毒感染。此時,接受母乳喂養並不增加乙肝的母嬰傳播率。
母乳喂養是安全的,但需要注意,在有乳頭裂傷、破損或寶寶有口腔潰瘍的情況下,要暫停哺乳,接受正規治療。
乙肝攜帶的准媽媽要全程配合醫生,及時對孩子進行聯合免疫接種,保護孩子免受乙肝病毒傳染。與其沉浸在患有乙肝或攜帶乙肝病毒的痛苦、焦慮中,不如多掌握這些關於乙肝的常識,用科學戰勝疾病。
專家: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於清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