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報告怎麼看?著重關注這三項
目前健康體檢已經普及到我們每個人,血常規更是體檢中的常見項目。那麼對於血常規報告單上“上上下下”的箭頭,到底應該怎麼看待呢?哪些需要重視,哪些可以忽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在醫生眼中,檢查血常規的意義都有哪些。
大家都知道,人的血管裡流動的是紅紅的血液,那麼這些紅色的液體裡面藏了一些什麼物質呢?我們通常說的血常規,檢測的就是裡面的有形成分——血細胞。
在一份血常規單子中,大家隻要關注三大項,也就是三個字:紅/白/板。檢測紅細胞的項目進一步包含血紅蛋白,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的大小等,白細胞進一步還可以分為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等幾種類型。
紅細胞:不同人群的紅細胞正常值略有不同,男性高於女性,嬰兒、孕婦、老年人低於成年人,我們稱之為生理性貧血,現在上海市規定每個寶寶6個月的時候都要健康體檢,查血常規,因為6個月的寶寶血紅蛋白有生理性下降,所以血紅蛋白偏低的寶媽也不要焦慮,隻要大於100g/l,也是正常的,可以接受。
除了血紅蛋白,紅細胞裡面還有兩項需要關注的點:紅細胞體積、濃度,比如紅細胞體積小,濃度低的,我們叫做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多見於缺鐵或者慢性失血的病人,通過這些指標,可以提示給醫生一些蛛絲馬跡,找到患者貧血的原因,加以治療。
白細胞:白細胞是人體抵抗病原體的衛士,所以白細胞的變化,多代表了各種不同病原體導致的感染,白細胞分為5類: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每種細胞都有各自不同的作用,每種細胞百分比的增加或者減少都提示不同的疾病、醫生會根據白細胞種類、數目的不同,結合患者的症狀和其他化驗指標,進行診斷。
血小板:血小板保持我們毛細血管的完整性,促進凝血、傷口的愈合,簡單來講,血小板少的患者,容易出血、不容易止血,血小板增加的患者,血栓風險高,成年人血小板正常值是100~300*10^9/l,小於100*10^9/l,稱為血小板減少,超過300*10^9/l,稱為血小板增多。
簡單介紹完血常規的臨床意義之后,相信各位讀者對於血常規的檢查意義和項目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但千萬不要過度解讀血常規,更加不要妄自診斷,因為醫生對於疾病的診斷絕不僅是單看化驗報告就可以完成的,還要根據病史、症狀、其他化驗、檢查結果綜合判斷。
本文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醫學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王韜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