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樂享健康

消極情緒揮之不去怎麼辦?運動調節試一試

長春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李南
2022年03月02日08:32 |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小字號

當下,中學生學習與生活時間被家長安排的滿滿當當,與自我認識全面發展、要求自我獨立的思維產生了矛盾,從而導致消極情緒,影響學習和生活。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情緒。

首先,情緒是指伴隨著認知和意識過程產生的對外界事物態度的體驗,是人腦對客觀外界事物與主體需求之間關系的反應,是以個體需要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其次,情緒分為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積極情緒能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而消極情緒則降低了學習和工作效率。

中學生的消極情緒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焦慮,主要表現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如困難、挑戰等情況時,自身沒有合理的解決方法而產生的消極情緒狀態。

敵對,一種不正常的情緒狀態,主要表現在與同學、老師、家長形成對立面,用語言、表情、行動等方式進行抵抗。敵對情緒就是大家平時所說的“逆反”心理。

恐懼,面對即將出現的事件,沒有形成一定的應對能力但又無法避免,對解決事件無能為力的一種情緒體驗。

自卑,在學習和工作中低估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表現為對自己的能力、品質評價過低,同時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緒體現,諸如害羞、不安、內疚、憂郁、失望等。

厭學,學生在努力之后沒有得到相應的成績回報,久而久之形成的一種特定的消極情緒。

緊張,學生遇到重要場合或考試如中考、高考等情境時,表現出驚慌失措,從而導致正常水平無法發揮。

要解決學生消極情緒問題,就需要先了解學生情緒不穩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通常可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1、學習壓力。學習壓力是現在中學生消極情緒的主要來源。“雙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壓力過大的境況,但個別學校強制課后托管服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消極情緒。中考分流政策的實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重視程度,不想讓孩子過早的被分流到中職學校。這樣,孩子的學習壓力沒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2、社交壓力。現在的中學生全部精力幾乎都投入在學習上,學習之外的社會交往很少,缺乏社交知識和社交技巧。在社交場合無法合理使用社交語言和社交行為,從而導致出現焦慮、自卑、敵對等消極情緒。

3、家庭因素。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隱性的,家庭中父母的職業、和諧關系、家庭結構、溝通交流方式等都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性格、情緒,都可能使孩子逐漸形成自卑、厭學等消極情緒。

4、個性特點。中學生時代正處生理上的青春期,性格不穩定導致情緒變化異常,遇到問題或挑戰都會出現不同類型的消極情緒。

面對中學生出現的消極情緒,主要可以通過注意力轉移、合理宣泄、自我調控三個方面進行,但是注意力轉移、自我調控需要進行特定的培訓,而找到合理的宣泄途徑則更簡潔有效。

根據情緒調節的疏導性原則,通過一定的渠道合理宣泄能夠有效調控消極情緒。有研究表明,身體活動對情緒調節有一定的作用。從不同運動項目屬性來看,不同消極情緒可以選擇不同運動項目進行調節。

焦慮情緒,選擇每天堅持規律和適度的有氧運動,能夠促使神經興奮,減少焦慮感。如早晨起床后、晚上放學后進行規律的慢跑或快走,控制心率在100-120次/分,運動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

敵對情緒,選擇不同環境如山地、陸地、水面環境下的戶外運動可以較為有效的調節和改善敵對情緒。

恐懼情緒,可以嘗試挑戰性比較高的運動項目如攀岩、戶外拓展、游泳,通過此類項目挑戰自我、增強力量,勇敢面對困難,挑戰困難的堅強心理品質。

自卑情緒,可以嘗試一些簡單易做的運動項目,如跳繩、俯臥撐、廣播操等項目,逐漸提升自信,克服自卑心理。

厭學情緒,可以引導有規律的進行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在運動過程中強化良好的運動體驗,並引導孩子將良好的運動體驗轉移到學習上,逐漸克服厭學情緒。

緊張情緒,可以選擇如羽毛球、籃球、排球、足球等競爭激烈的運動項目,此類項目可以為不良情緒的宣泄提供途徑,而且有助於培養孩子沉著冷靜、從容應對瞬息變化的情況,從而克服緊張情緒。

當下中學生尤其是面臨中、高考的學生,更應該適時調節自己的情緒,強化積極情緒的作用,控制消極情緒帶來的負面影響。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責編:梅藝璇、楊鴻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