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问题?

2017年06月27日13:06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心理学上有一个争议颇大的实验,解释了人们为什么会出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近100年前,研究者招募了一个10个月大的婴儿作为实验对象,让他接触小白鼠。因为是初次接触,所以婴儿觉得小白鼠十分有趣。直到某一天,研究者在婴儿和小白鼠玩耍时,突然制造出一声巨响,把婴儿吓得哇哇大哭。这样反复多次之后,婴儿对小白鼠产生了恐惧心理,以至于婴儿只要看见白色的、毛茸茸的东西都会变得十分惊恐,甚至连圣诞老人的白胡子也怕了起来。该实验一经公布便受到社会舆论的批判,但其中蕴含的心理学问题却引人深思。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2016年11月9日,在天津首届中环葫芦文化艺术节上,葫芦经营爱好者为观众展示了蛇造型的葫芦工艺品。(李胜利/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其中,婴儿由害怕小白鼠到害怕所有白色、毛茸茸的东西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同一种心理,这种心理在心理学上被叫做“刺激泛化”。“刺激泛化”是指如果个体会对某种刺激做出特定反应,那么在某种条件的作用下,该个体就可能对类似刺激做出同样的反应。其中的条件多指一种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人们对某种刺激的印象非常深刻,或者经历了反复刺激。

“刺激泛化”解释了特定条件下的情绪反应和习得性恐惧,能够帮助人们提前避免危机。但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心理都有消极影响,比如有些人在某个领域失败过一次之后,就觉得自己在该领域永远不会成功等。那么,如何应对“刺激泛化”呢?

首先,你要学会区分不同的情境和刺激。比如当你觉得“刺激泛化”已经影响到了工作、生活的时候,你应该意识到你的不适感来源于某个特定的对象或情境,而非来源于所有类似的东西。

其次,如果你找到了带给你不适感的刺激,你可以接触另一个类似的、不适感相对较低的刺激。比如要想解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问题,你可以在你经常接触的、喜欢的东西上放一条外观类似于蛇的绳子,刚开始你可能觉得别扭和不舒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你喜欢的事情上,进而习惯了绳子的存在,于是你对绳子也就不再感觉到恐惧了。然后你再换用其它的类似物,按照这样的方法反复训练几次,这样能够有效减轻你对蛇的恐惧。

但如果这种心理已经引起你的强烈恐惧,以至于你不能很好地完成其它任务,那么你最好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焦艳)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文斌进行科学性把关。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供稿

(责编:赵鹏(实习生)、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