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无法抗拒眼前诱惑?或是延迟满足能力“搞的鬼”

2017年08月29日08:56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我们在商场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孩子为了实现某个目的,比如得到某件玩具,常常会不顾一切地撒泼打滚,不少家长出于疼爱孩子的心理,或者为了耳根子清净,总是想方设法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但这种有求必应的方式,并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2017年5月26日,参加亲子趣味游戏的家长和孩子在进行“宝宝举高高”游戏环节。(徐培钦/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延迟满足能力是指个体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而放弃眼前利益的一种能力。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Walter Mischel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延迟满足能力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延迟满足能力较强的人善于做长远打算,能将大部分精力用于追求长远目标并持之以恒,对外界干扰、短期诱惑的抵抗力也比较强,所以延迟满足能力较强的人通常成就更高。

因此,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非常重要,家长不应该对孩子有求必应。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家长可以果断拒绝,并向孩子讲清楚其中的道理;对于一些虽然合理,但是却没有必要的要求(比如孩子已经有不少玩具了,但是还想要其它玩具),家长可以适当地给孩子布置任务,并以任务奖励的形式满足其要求。但也有些家长矫枉过正,无论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一概拒绝,殊不知这种做法会使孩子感觉压抑和束缚,长期如此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呢?

1.明确孩子的年龄。一般来说,五岁左右的孩子才具有延迟满足的意识,过于幼小的孩子还不能理解延迟满足的含义。

2.区别对待孩子的要求。孩子的正当要求(比如没有玩具的孩子想要一个并不贵的玩具)是应该被立即满足的,只有那些不合理、不必要的需求才应该被当做培养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对象。

3.向孩子清楚地说明自己的意图。在拒绝孩子要求的时候,要清楚地让孩子知道其要求的不合理性和不必要性,并且让孩子知道有些目标是需要通过努力实现的,否则可能会使孩子感觉到冷漠,久而久之还可能让孩子对家长和世界产生怀疑,不利于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此外,家长应该以一种平等、亲和的态度对待孩子,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这样才能让孩子具备较高的延迟满足能力。(焦艳)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文斌进行科学性把关。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供稿

(责编:赵鹏、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