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怼就怼 家长注意别把孩子教成“忍者神龟”

2017年08月31日09:40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对于家长来说,教育孩子可谓是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有些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变成别人口中的熊孩子,总是千方百计地教育孩子要懂得礼貌、学会谦逊,甚至忽略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教育其事事忍让,但这样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2017年5月6日,在合肥市凿壁偷光图书城,黄珍珠带着不满3岁的女儿任浴妍正在读书。(张大岗/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教育孩子懂礼貌没有错,但也不能走极端,家长首先应该明白,过于纵容孩子的欲望和过于约束孩子的天性都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心理学上有个名为个人边界的理论,个人边界是指个人的行为准则或忍耐限度等,个人以此判断哪些事情是合理的、哪些事情是自己能忍受的。如果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谦让和忍让,会不断打破孩子的个人边界,这就有可能使孩子变得懦弱,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家长既要让孩子懂得礼貌,也要让孩子学会明辨是非,使孩子能够在尊重他人感受的前提下表达自己的意愿。具体而言,家长应该做到:

1.一个有礼貌的人应该学会尊重他人,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2.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内心意愿和感受。特别是当孩子年龄尚幼的时候,其心智和感知能力都不成熟,此时让孩子学会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3.让孩子多与外界环境接触,包括与别人打交道、与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等。

4.引导孩子学会拒绝。要做到这一点,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老好人”的心理,明确在有些时候,为了维护自己的个人边界,孩子也需要表现出强硬的态度。同时,家长还应该帮助孩子建立是非标准,教会孩子温和而坚定地拒绝别人的不合理要求。

5.教育孩子学会协商。一个良性的互动过程,不能以压抑自我意愿为代价,而应该在遵循自我意愿、被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兼顾对方的情绪和感受,彼此协商之后做出决断。(秦佳悦)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文斌进行科学性把关。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普及工作委员会供稿

(责编:任妍、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