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孩子“越催越慢”?3招让孩子不再磨蹭

2018年01月02日14:43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下,家长叮嘱孩子的口头禅从原来的“慢慢走,小心摔跤”“慢慢吃,小心噎着”,变成了现在的“快点吃饭”“快点做作业”“快点睡觉”,然而这些催促的方法往往并不能让孩子真的“快起来”,有些家长甚至会发现:越是催促,孩子反而做得越慢,这是怎么回事?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2017年9月8日,在庐江县泥河镇明德小学曙光幼教点,60岁的夏迎会老师正在教孩子们画画。(左学长/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越催越慢”涉及到自我界限的问题。自我界限是指在人际关系中,个体清楚地知道自己、他人的责任与权力范围,并力图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同时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自我界限是逐渐形成的,孩子在年龄尚幼的时候,其心理上会与家长保持一致,表现为“唯家长之命是从”,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其与家长的心理距离会越来越远。此时如果家长过度介入孩子的生活节奏,就会使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自我边界受到了侵犯,进而会想尽一切办法维护自己的自我边界,在这种情况下,“越催越慢”的逆反行为便是孩子维护自我边界的一种方法,而家长的盲目催促则是造成孩子“越催越慢”的罪魁祸首。

值得注意的是,“越催越慢”的现象不仅会让家长焦头烂额,而且也会使孩子进退维艰:如果听从家长的话,虽然会提高效率,但却让自我边界受到了侵犯,于是内心充满委屈;如果不听家长的话,虽然成功反抗了家长,但却有可能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于是内心充满愧疚。

那么,作为家长,在面对总是磨蹭的孩子时,应该如何对其进行引导呢?

1.尊重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愿意坚持的生活节奏,如果孩子本就是一个“慢性子”,那么家长的盲目催促不仅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而且会让孩子质疑自己,甚至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因此,对于“慢性子”的孩子来说,家长在督促其做事时不妨更关注于事情的质量,将“赶紧做”改为“慢慢来”,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固化自己的生活节奏,找到真正的自我。

2.令孩子自己体验磨蹭的后果。在孩子认识到磨蹭带来的不良后果之前,家长的一味催促与指责只会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因此家长不妨让孩子自己体验磨蹭带来的损失,这样孩子才会有动力“快起来”,此时家长再进行适时的催促,会事半功倍。同时,自我改变的过程也会使孩子的自主感得到提升。

3.以身作则。家长应该有意识地与孩子共同完成一些事情,并提醒孩子做某件事情大概需要多久,该如何分配时间与精力,进而让孩子感受成年人的时间观念和处事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和改善自己。(唐义诚)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文斌进行科学性把关。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供稿

(责编:赵鹏、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