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心肺疾病如何治疗?心肺移植燃起生的希望

2018年02月13日08:27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心肺联合移植患者康复出院 踏上回家路

患者为医生送上锦旗

患者病愈出院

20多年前,湖北天门的曹容(化名)明知自己有先天性心脏病,但冒着生命危险生下了与丈夫的爱情结晶。20多年后,病情剧烈加重,唯有心肺联合移植才能再次燃起生的希望。“我长大了,可以工作了,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一定要救妈妈,因为妈妈只有一个。”儿子胡聪表示。1月初,曹容顺利完成移植手术,康复状况良好,2月9日顺利出院。

带病怀孕 冒险生下儿子

曹容从小就被查出心脏室间隔缺损,由于当时医疗技术有限,先天性心脏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她的身体一直都很瘦弱,力气也很小。

1993年底,她与丈夫胡明(化名)结婚后没多久就怀孕了,正当一家人沉浸在幸福与喜悦之中时,一个噩耗传来,本就瘦弱的身体由于怀孕而加重了负担,导致心脏病复发,胎儿也因缺氧而流产了。

没想到,过了几个月,曹容再次怀孕。家里人劝她,为了自己的生命着想,应该尽早放弃这个孩子。但丈夫对自己一直都非常照顾和包容,她愿意冒这个险生下他们爱情的结晶。怀孕期间,她好几次住院保胎,小心再小心,终于撑到胎儿8个多月大,最终,在1995年4月剖腹产下一个仅4斤重的男婴。

生下儿子后,虽然家人对她精心照料,但她的身体仍然每况愈下。

无法修补 四处求医无果

儿子胡聪说,从他懂事时起,他就已经看到妈妈一走路就呼吸困难,嘴唇和手指脚趾都因缺氧而变紫。“2004年我们来武汉的医院看过,但医生说,她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机,没办法做修补手术了。”胡明为了赚钱维持曹容的治疗,经人介绍先后前往吉林、新疆、西安等地做装修工程。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她,他一直将曹容放在身边。

曹容的病情不断加重,渐渐出现胸闷、喘气、咳嗽,甚至咯血等症状。儿子胡聪说,在他的童年记忆里,妈妈总是不停地出院又住院。“一年最少住2次医院,吸氧、抗感染、止血,但是医生说这样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胡明带着曹容四处求医,但医生也束手无策。

2017年,曹容又住了2次院。10月,她刚出院仅2天,就又开始咯血,而且次数越来越频繁。儿子胡聪四处打听,最后强烈要求爸爸带着妈妈回武汉来治疗。

不计代价 一定要救妈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王志维教授说,接诊时,曹容血氧饱和度才刚过50%,属于严重的缺氧。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她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重度肺动脉高压”,原来室间隔缺损是左向右分流的,现在已经变成了右向左分流,这在医学上称为“艾森曼格综合征”。心脏和肺的病变畸形已经无法矫正,心肺功能基本丧失。医生表示,单纯的心脏移植无法扭转病情,曹容唯一可能的生存希望就是接受心肺联合移植手术。

王志维介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主要用于治疗终末期心肺疾病患者,是一种风险极大的高难度、特大型手术,是外科中“最耀眼的明珠”,代表着现代医学的最高水平。其最大难点在于:供体心、肺保护难度极高,受体对外来器官起排斥反应,但两大器官排斥反应又不同步发生,监测和对症治疗难度大,尤其是心肺容易发生感染,患者术后存活极难。心肺联合移植术主要用于治疗终末期心肺功能衰竭,常规治疗无效患者。通过心肺联合移植,可有效改善生存质量。

“20多年前,妈妈冒着生命危险生下了我,现在我长大了,可以工作了,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一定要救妈妈,因为妈妈只有一个。”儿子胡聪一边安排妈妈住院,一边四处筹措手术费用,只希望一旦出现合适的供体,可以立马手术。

心肺移植 燃起生的希望

在经过50天的等待后,一位车祸导致严重颅脑损伤的患者捐献了心脏、肺脏等多个器官。经配型检查,她幸运地符合配型要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多学科立即投入对她的救治当中。

当日,在顺利摘取心肺等供体器官后,麻醉科主任夏中元、副主任王龙等迅速为曹容完成静脉通道、心电监测、气管插管等手术准备。上午8点开始的心肺联合移植手术中,心血管外科张敏、戴飞峰及刘欢三位博士精心维护心肺器官,并迅速建立体外循环后,王志维与吴智勇、阮永乐等团队成员一起,将病变的心肺离体切除,并立刻放入供体心肺,迅速完成了气管重建、主动脉重建、上下腔静脉吻合等精密手术操作。心肺吻合完成后,随着监护仪上第一个心跳波形的出现,移植后的心肺在曹容体内开始工作了。

移植手术后不到24小时,曹容即拔除了气管插管,转入康复阶段。近一个月里,在器官移植团队的精心维护下,她先后闯过了感染关、急性肺排斥和心脏排斥等多个重要险关,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并可下床自由行走。

到2月9日,曹容的终末性心肺疾病已痊愈,植入体内的心、肺已能够与其自身器官、组织等“和平共处”,符合出院标准。

中午12点,曹容一家乘上医院为其安排的爱心专车,带上新生的喜悦,踏上回乡路。(张沛 邹亚琴)

(责编:赵鹏、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