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屎官”们注意了!“吸猫”时一定要谨防猫抓病

2018年03月14日16:27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最近,“吸猫”一词在网络上走红,指的是宠物猫的主人对猫咪极度喜爱,以至于忍不住亲亲抱抱的现象。殊不知,这样“吸猫”很容易感染“猫抓病”。那么,到底什么是“猫抓病”?“猫抓病”有哪些症状?人们又该如何预防“猫抓病”呢?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2018年1月21日,沈阳举办国际名猫展,各种名猫亮相,萌态百出。

(黄金崑/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猫抓病”是由汉塞巴尔通体细菌经猫抓、咬后侵入人体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好发于秋、冬季。该病临床表现多变,但以局部皮损及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通常来说,跳蚤是猫群病菌的主要传播媒介,而该细菌存在于猫的口咽部,通过猫的抓伤、咬伤或人与猫密切接触转移到人体而引起感染。

“猫抓病”通常表现为以下4种症状:

1.皮肤抓痕。被猫抓、咬后局部会出现一至数个红斑性丘疹,疼痛感不明显,有的丘疹会转为水疱或脓疱,少数破皮后会形成新鲜伤口,经过1~3周结痂愈合,少数有色素沉着。皮损多见于手、前臂、足、小腿、颜面、眼部等部位。

2.局部淋巴结肿大。抓伤感染后1~2周,淋巴结开始肿大,常常多发于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这些淋巴结摸着发硬且伴有痛感,大小约1~8cm,最大约鸡蛋大小。部分淋巴结化脓时还会形成窦道或瘘管,肿大淋巴结一般在2~4个月内会自行消退,有的需要数月才能消失。

3.全身症状。大多患者有轻微发热、疲乏、厌食、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并且体重也会减轻;另外,还会有头痛、脾肿大、咽喉痛及结膜炎症状,其中结膜炎伴耳前淋巴结肿大是“猫抓病”的重要特征之一。

4.少见表现和并发症。少见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有脑病、慢性严重的脏器损害、关节病等,例如脑炎或脑膜脑炎。此外,短暂性斑丘疹、多形红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腮腺肿大、多发性血管瘤和内脏紫癜等病症均属偶见。

要想预防“猫抓病”,并非不能养猫,但在养猫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定期给猫预防接种,定期为猫洗澡,保持清洁。

2. 养猫时要注意自我保护,切忌让猫舔触身体伤口。

3. 不要和猫过分亲密接触,尤其要注意与流浪猫保持距离。

4. 避免被猫咬、抓伤,尤其在春季动物发情期和夏天气温高又闷热的时候,尽量少刺激动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若不幸被猫咬伤、抓伤后,应立刻用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可涂抹碘伏或酒精消毒,并及时上医院注射狂犬疫苗。

5. 接触猫后最好用洗涤剂和流动水洗手。

6. 慢性病者、免疫力低下者、老幼人群均属于高危人群,最好不要养猫。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护师杨宁

 本文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裴红红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责编:任妍、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