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最小妈妈”为何受追捧?家长掌握4C原则应对

唐义诚

2018年04月12日09:57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近年来,视频直播平台可谓“冰火交加”,一方面受众庞大、炙手可热,另一方面良莠不齐、乱象丛生,而在这些乱象中,还隐藏着一个更加混乱的“未成年人社交圈”。在这个圈子里,怀孕、生子等本不该出现在未成年人身上的词汇备受这个群体追捧,据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节目报道,某视频直播平台甚至掀起了一股争当“全网最小妈妈”的风潮,不少未成年人竞相模仿。那么,未成年人追捧“全网最小妈妈”的背后有哪些心理因素?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又该如何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2018年4月2日,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第六小学的学生在画英雄。

(周亮/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据了解,这些在直播平台上出现的“未成年妈妈”,以及被其吸引的孩子的年龄大多在十几岁,也就是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众所周知,青少年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不良信息中蕴含的错误价值导向会引诱其误入歧途,长期接触此类信息不仅会影响其学习、生活,还会危害其心理健康,进而对其整个人生都产生严峻的危害。

心理学认为青春期又被称为“心理断乳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不断从外界获取信息,其心理也变得更加成熟,他们渴望成长和独立,表现得勇敢而富有创造力。但是,面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他们往往缺乏抵抗力,其背后的心理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青春期孩子的大脑前额叶发育不全,这会使其在遇到事情时,过于关注事情的正面部分,而忽略事情可能存在的风险,“应该不会出事儿吧”就是青春期孩子经常会出现的内心对白。就“全网最小妈妈”这一事件而言,青春期孩子更关注这些同龄人“走红”后受到的追捧、获得的“点赞”,却难以对这种行为的危害产生一个全面、具体的认识。

2、在青春期的时候,人体内的5-羟色胺以及多巴胺都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而这两种神经激素都与人的兴奋度有关,所以青春期孩子常常会感觉“无聊”“郁闷”。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喜欢追求一些刺激、新奇、冒险的事物。同时,由于大脑中控制情绪的脑区发育不完善,青春期孩子很容易在一些具有煽动性的信息影响下失去理性判断能力,即很容易被“冲昏头脑”。

3、研究发现,容易被不良信息影响的孩子往往生活在充满“毒性压力”的环境中,其中,“毒性压力”可能来自于家庭暴力、身体或精神虐待、父母的不良行为(比如吸毒)等。这些孩子迫切地渴望长大、成熟,以尽快摆脱“毒性压力”的束缚,于是,他们更容易被一些“打破常规”的信息诱惑、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由此可见,对于青少年孩子来说,与“全网最小妈妈”有关的信息正中下怀,加上视频直播平台的“主播”们鱼龙混杂,有些主播以及其他一些图谋不轨的人会为了吸引观众、获取网络“流量”,而对这些不良信息推波助澜,青少年孩子很容易深陷其中。因为青少年孩子的心理发育不完善,所以他们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有限,要想防止其误入歧途,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比如就“全网最小妈妈”这一事件而言,学校、家庭要加强对孩子的性教育、家庭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生育观等。

其中,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向家长们介绍一下“4C原则”,以更好地引导孩子。其中,“4C”是指4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分别是:Communication(沟通)、Choices(选择)、Consequences(结果)、Connection(连接)。

1、Communication(沟通):沟通是第一原则,家长要随时和孩子保持足够、有效的沟通,这样才能清楚孩子的需求和想法。

2、Choices(选择):青春期孩子接受信息的能力很强,但往往缺乏对生活的掌控能力。因此,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筛选信息,让孩子学会鉴别好坏优劣,不要盲目地接受信息。

3、Consequences(结果):家长要培养孩子的风险意识,让孩子明白,特定行为可能产生哪些后果,并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4、Connection(连接):良好的情感连接是沟通、教育的基础,因此,家长不管多忙,都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定期与孩子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作者:全国心理普及工作联盟特邀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进中心特邀专家唐义诚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文斌进行科学性把关。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供稿

(责编:赵鹏、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