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对母体而言是"异物"?从源头终结习惯性流产

葛俊俊 沈艳

2018年07月02日16:02  来源:人民网
 
胚胎对母体而言是"异物"?从源头终结习惯性流产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3月14日,专业护理人员为小宝宝进行抚触体验。(许丛军/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人民网上海6月29日电 近日,记者在由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承办的“中美联合生殖免疫大会暨第38届美国生殖免疫大会暨第6届中国生殖免疫大会”上获悉,随着生殖免疫学的发展,针对免疫因素导致习惯性流产的免疫精准保胎方式正使得越来越多的习惯性流产患者从中受益。

八年来第六次怀孕,倪女士最害怕难逃厄梦般的结局,轮回般的经历让她和家人苦不堪言。这一次,怀孕不到二个月又不出意外地见红了,幸运的是,她抓对了最后一根稻草。

在上海市红房子妇产科医院,根据检查结果,主治医生李大金教授基本判断其习惯性流产与免疫因素有关,根据其个体情况,李教授运用了以环孢素A 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2天后,出血量明显减少,一周后,血液中的β-HCG指标等值都接近了正常,B超检查提示有正常发育的胚胎。几个月后,好消息传来,倪女士顺利产下一对双胞胎女婴。

早期干预,阻断习惯性流产可能

流产是妊娠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大约在50%。其中,同一对夫妻连续发生过2次或2次以上流产,就被认定为习惯性流产,占自然流产数的1%—5%,近年来,在生活压力、不良生活习惯、环境以及高龄二胎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这一数字正不断上升。

尽管大部分自然流产原因不明,但研究发现,其中80%以上都与免疫因素有关。对于此类情况,如何进行细致而全面的检查、找出背后的免疫根源、在早孕期乃至备孕期便开展针对性的治疗,成了专家们讨论的热点。

母胎免疫耐受作为传统免疫学原理的例外,一直备受关注。通俗地说,胚胎对母体而言是一种“异物”,当母体非但不排斥这个“异物”,反而触发一系列机制来保护胚胎并促使其发育时,妊娠才得以顺利完成。研究发现,正是母胎界面功能细胞及细胞因子相互协调作用,才使得母体形成了有利于正常妊娠的母胎界面免疫耐受微环境。

科学家们据此从不同角度解析母胎免疫耐受这一复杂的生命现象,不仅为妇产科某些常见疾病如反复自然流产、子痫前期等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平台和切入点,还将为移植免疫学、肿瘤免疫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目前,我们致力于寻找习惯性流产的早期预警靶点,从中为早期妊娠失败的提前干预提供可能。”中国免疫学会生殖免疫分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李大金教授建议,患者一旦诊断为习惯性流产,应尽快到正规医院接受早期干预,以提高妊娠的成功率。据透露,李大金所带领开展的“母胎免疫调节”研究发现,围着床期干预协同刺激信号,有助于最终改善自然流产模型的妊娠预后,为反复自然流产的孕妇及家庭带来了希望。

拨开中国式保胎乱象

在常规保胎治疗中,众多的治疗手段往往让人莫衷一是:黄体酮保胎对免疫原因的习惯性流产有效吗?针对血凝素高需要采取肝素治疗吗?封闭抗体缺乏或者胚胎滋养细胞功能不全是环孢素A的使用指征吗?如果血小板聚焦率高或者自身免疫性抗体高是否要使用阿司匹林?这些疑问,不仅让一知半解的习惯性流产患者迷雾重重,甚至于连临床医生有时也会陷入困境。而事实上,对于免疫因素导致的习惯性流产,准确合适的免疫刺激或免疫抑制都是十分恰当的干预手段。

“我们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富有特色的全面、系统而又个性化的反复流产病因筛查、诊断和治疗及孕期母胎监测方案,”李大金介绍说,“依据病因精准地开展针对性治疗,往往会使得事半功倍。”

比如作为免疫抑制剂的环孢素A在治疗习惯性流产中的创新性应用使得无数患者获益,但在临床应用中,却因其卓越的疗效而被滥用,比如在药物剂量的使用上需要进一步规范,同时在使用上也需把好指征关。“越是这种疗效显著的药物,越要谨慎使用。”李大金说。在尽可能排除染色体异常、母体肿瘤、内分泌失调、生殖道感染等各种导致胎儿出现异常的可能后,环孢素A才允许被使用,而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进行严密的监测以确保安全。(葛俊俊 沈艳)

受访专家:中国免疫学会生殖免疫分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李大金

(责编:赵鹏、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