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个枣核切除15cm小肠?“囫囵吞枣”真的要不得

徐仲卿

2018年08月13日15:22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古时候,一位老先生有很多学生。有一天,课间休息的时候,学生们拿出新鲜的梨子和大枣吃了起来。这时,先生家里来了一位医生客人,他看到学生们都在不停地吃梨子和大枣,就劝他们说:“虽然梨子有益于牙齿,但吃多了却会伤脾;大枣是有益于脾,可是吃多了就会损坏牙齿。”听了这位客人的话后,一个愚钝的学生想了很久,说:“那我吃梨的时候光嚼不咽,这样就不能伤我的脾了;吃枣就整个儿吞下去而不嚼,那也就伤不了我的牙齿了。”客人说:“真没办法,你整个儿一个囫囵吞枣呀。”

这就是著名的成语“囫囵吞枣”的典故,出自于宋代朱熹的《答许顺之书》,意思是指把枣子整个吞下去,多用于形容对于事物不加分析的笼统接受。

原以为囫囵吞枣就是个成语,平时也就用来打个比方、做个比喻之类的。做了医生之后才发现,囫囵吞枣千万要不得。

让我们来看一张图片:

示意图(“达医晓护”示意图)

这个病人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持续性右下腹痛一天后来看病,医生发现老太太的腹部已经有腹膜刺激征了,经过CT检查后,发现老太太的盆腔段小肠有2cm大小的枣核,已经造成小肠穿孔。再问老太太昨天晚上吃了几颗大枣、枣核有没有吃下去,老太太自己也记不得了。最后手术治疗切除了15cm的小肠,为了一个枣核,切除了一段小肠,真的是很惊险。对于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来说,含有尖锐枣核的枣子,还是少吃为妙。

再来看一张图片:

示意图(“达医晓护”供图)

这是一个66岁的老人,上腹痛7小时来院,一开始医生以为是胰腺炎,CT检查一看,也是一个枣核,还好还在她的胃里,赶紧找了内镜室的医生在胃镜下帮她及时取出。如果再晚几个小时,可能也要跟前面那个老太太一样去开刀才能治疗。仔细询问这位老人,其发病前一天也吃过大枣,当时吃得挺多挺快的,不记得有没有吞过枣核。

大枣富有营养,很多人喜欢吃,这本身不是坏事,但是吃大枣时记得一定要把枣核吐出,不然吞到肚子里真有可能引起胃肠道的各种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不能囫囵吞枣的原因。对于老人而言,尤其是有认知障碍的老人,除非事先把枣核去除,只保留枣肉,一般情况下还是不要吃枣子了,可以用其他没有尖锐核仁的食物替代。

其实,囫囵吞枣不仅仅在吃枣子方面,我们吃任何食物时都应该要细嚼慢咽。每个人小时候的时候,老师和爸爸妈妈都教过我们吃东西要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这一方面是指吃东西要慢慢品尝,才能品出其中的风味;一方面狼吞虎咽是要出大事的。

来看这张图片:

示意图(“达医晓护”供图)

这个女孩吃鸡肉的时候速度太快,鸡骨头被卡在食管里,在主动脉弓附近。如果鸡骨头不小心把主动脉弓刺破了,那她也就“一命呜呼”了。鸡虽然好吃,但吃的时候速度也该慢一些。

除了鸡骨头、鱼骨头,我们在医院还碰到过各种食物卡在食管里的,有苹果、蛤蜊、贡丸……除了卡在食管,吃太快还有可能把食物卡在气道里,那就要赶紧应用海姆利克急救法进行急救,此时,时间就是生命。

最后的一张图片:

示意图(“达医晓护”供图)

在这张图片里,胃肠道里白色的圆点就是大家都喜欢喝的珍珠奶茶中的珍珠。

如今,物质丰富,点个外卖随时送上门。不过还是要告诉大家,再好吃的东西,也要学会慢慢吃、慢慢品,不然就有潜在的风险。对于那些具有尖锐棱角的食物,老年人一定要谨慎,可以用其它食物来替代。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全科医学系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徐仲卿

“达医晓护”供稿

(责编:张萌、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