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性猝死并非“猝不及防”?室颤患者应警惕

陆春振

2018年08月22日09:05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近年来,心脏性猝死事件时有发生,让不少人惶恐不安,觉得心脏性猝死好像都是“猝不及防”的。事实上,心脏性猝死并非毫无征兆,高危人群甚至可以通过做预防性手术来避免,其他人也可以留意身体的细微变化,防患于未然。那么,造成心脏性猝死的原因有哪些?应该如何预防呢?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2016年8月10日,在铁路宁波站售票厅,客运值班员柴翌向旅客讲解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方法。(章勇涛/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健康时报网介绍,心脏性猝死源于两大心脏问题:心室停搏和心室颤动(简称室颤)。其中,室颤是最大的“罪魁祸首”,90%的心脏性猝死都归因于它。据《生命时报》介绍,室颤指的是心脏无规律地颤动,丧失了收缩功能,不能有效地进行排血,最终导致大脑及全身缺血、缺氧。

室颤患者要想避免发生心脏性猝死,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ICD植入,二是消融术。浙江在线介绍,ICD即心律转复除颤器,是集起搏和电复律两项功能于一体的植入式心律失常治疗装置,需要植入皮下,可每天24小时持续监护患者的心脏状况,相当于患者随身带了一名急救医生。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患者发生室颤,ICD就会自动选择合适的方式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包括通过释放有效电击的方式。

消融术如何帮助室颤患者避免心脏性猝死呢?据健康时报网报道,利用导管消融术治疗室颤的具体做法就是在导管的引导下,把室颤的引发部位“烧掉”。室颤消融术虽然目前尚在早期发展阶段,但它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孕育室颤的“土壤”,帮助患者摆脱猝死阴影。

此外,心脏性猝死也并非无迹可寻。据《生命时报》报道,患者在心脏性猝死发病前往往会出现胸前区疼痛、头晕、极度疲乏、气急、心慌、心跳不规律或胸闷等不适症状。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千万不可掉以轻心。(陆春振)

本文由吉林省吉林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欣进行科学性把关,专家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同时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糖尿病、甲亢、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慢性胃炎等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责编:陈怡(实习生)、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