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氟斑牙怎么办?瓷贴面修复为牙齿“穿新衣”

董海涛

2018年08月31日08:12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患者口腔情况(《协和医学杂志》供图)

患者情况:男,25岁,上前牙着色不美观,影响工作及交际形象,希望改善上前牙外观。据了解,患者有高氟地区生活史。

口腔检查:全口牙列中度氟斑,牙釉质呈白垩状斑块,部分牙齿出现黄褐色或暗棕色斑块,上前牙最为明显。叩痛,无松动;前牙覆合、覆盖无异常;全口牙齿、牙周状况良好。

初步诊断:患者有全口牙列轻、中度氟斑牙。

治疗计划:进行全瓷贴面修复,为患者牙齿“穿新衣”。

治疗过程:

1、磨除薄层的牙体组织,约磨除0.3~0.5mm。(《协和医学杂志》供图)

2、制取印模。(《协和医学杂志》供图)

3、灌注模型。(《协和医学杂志》供图)

4、将磨除后的牙齿基牙颜色及想要达到的贴面颜色进行记录,并传递给技师。

(《协和医学杂志》供图)

5、制作贴面,即牙齿的“新衣”。(《协和医学杂志》供图)

6、将牙齿的“新衣”(贴面)粘接、固定在牙齿上。

(《协和医学杂志》供图)

修复前后的口腔内部对比照(《协和医学杂志》供图)

在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口腔情况好转。(《协和医学杂志》供图)

氟斑牙又被称为氟牙症,是由于在牙齿发育矿化时期(6岁~7岁以前),机体摄入过量氟,使牙釉质矿化和发育异常导致。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氟斑牙具有地区性分布特点,与当地饮用水中氟含量过高有关。氟斑牙多发生在恒牙,乳牙很少见;患牙数目的多少与处在牙发育矿化时期的患者在高氟地区生活时间的长短有关,如果患者6岁~7岁以后再迁入高氟地区,则不会出现氟斑牙。氟斑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美观,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和伤害。

氟斑牙在临床上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

1.轻度氟斑牙也被称为白垩型氟斑牙,表现为釉质表面出现白色粉笔样、不透明斑块,即白垩状斑块。

2.中度氟斑牙也被称为着色型氟斑牙,表现为釉质表面出现黄褐色或暗棕色斑块,上前牙最为明显。

3.重度氟斑牙也被称为缺损型氟斑牙,患者口腔内多数牙,甚至全口牙出现黄褐色斑块,同时有线状、点状或窝沟状缺损,凹陷内有较深的染色,牙面失去光泽。

预防氟斑牙最重要的原则是限制摄入过量的氟。如果生活在高氟地区,建议选择氟含量适宜的水源,并消除其它摄入过量氟的影响因素。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婴幼儿和低龄儿童来说,应该选择无氟牙膏,以免其在刷牙时吞入牙膏,造成氟摄入过量。

氟斑牙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漂白脱色法、树脂修复法及贴面修复法。不同方法的适应证及修复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瓷贴面修复可保证牙齿的美观性及持久性。具体而言,瓷贴面是在不磨牙或少磨牙的情况下,应用粘结材料,将薄层人工瓷修复体粘接在患牙唇面以遮盖影响美观的变色、缺损等缺陷的一种修复方法。瓷贴面具有颜色美观、备牙量少、抗液体吸收、生物相容性好、抗磨损、牙周保健及粘结牢固等优点,其适应证主要包括:

1.釉质发育不良、外伤及龋齿造成的前牙轻度缺损。

2.变色牙,比如氟斑牙、四环素牙等。

3.改善前牙外观形态,如畸形牙、过小牙及轻度错位牙等。

4.关闭少量的前牙间隙。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牙龈、牙周健康存在问题的患者来说,在进行贴面粘接时,牙龈易出血,可能造成修复体边缘染色及粘接强度降低,影响贴面边缘的适合性,所以修复前应予以治愈;高标准的牙体预备和精细印模能为贴面制作后边缘的高度适合性及长期美学效果的保持奠定基础;粘接前树脂水门汀的选色、试色也是最终确定美学修复效果的必要环节;贴面的最终粘接会按照粘接技术各步骤的要求进行;在完成粘接固定后,还要注意咬合关系的调整等。因此,在整个瓷贴面修复治疗过程中,医生和患者都需要保持良好、细致的沟通,以确定患者的真正需求,保证修复治疗后达到的美学效果。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董海涛,擅长与口腔修复有关的常见疾病诊治、前牙美容修复治疗、上颌骨缺损术后的赝复治疗及修复治疗等。

本文由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孙昊约审,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教授吴效民进行科学性把关。

《协和医学杂志》推荐

(责编:赵鹏、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