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三厌学、颓废 “抑郁症测量表”能测出啥?

石邦俊

2018年09月28日14:04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在对待孩子心理健康的问题上,家长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应该“草木皆兵”。有些家长拿着几张所谓的“抑郁症测量表”,让孩子回答几个问题、做几个判断,便断定孩子是否患有抑郁症,这种做法十分不妥。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6月4日,贵州省榕江县第一中学高三学生在堆满书的教室里上晚自习,备战高考。 (王炳真/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心理咨询案例纪实

倩(化名)今年高三,出现了厌学情绪。妈妈给她做了各种量表的测试,认为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便为其购买了多种药物。小倩拒绝服用药物,于是,妈妈便带小倩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在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师柳老师(化名)问小倩,“是我们单独沟通?还是让妈妈在一旁和我们一起沟通?”

倩犹豫一下,说,“单独沟通吧。”随后,小倩的妈妈被柳老师请到了另外一间咨询室休息。

柳老师问小倩,“请问你希望和我谈什么呢?”

倩看向柳老师,笑着说,“我也不知道。我说不知道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知道。”

柳老师温和地对小倩说,“没事,很多孩子都会这样回答我。既然这样,那我就先提问了。”

倩笑了,点点头。

在和青春期孩子交谈的时候,态度应该很真诚。柳老师继续询问,“你妈妈说给你做了一些测量表,然后认为你患了抑郁症。能不能谈谈你当时做这些量表时的想法与感受?”

倩回答,“在做这些量表的时候,我把它们当作宣泄情绪的工具,哪些选项负面,我就把它打勾。我很快就把量表做完了。后来妈妈说我患有抑郁症,我当时也没有什么感觉。我觉得我不是抑郁症,我可能对上高三有恐惧症。”

柳老师表示,“是什么让你对上高三有恐惧感?是某些人?还是学习?”

倩回答,“我也不知道。”

在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咨询中,“不知道”“随便”“差不多”等是他们常用的词语。柳老师说,“不知道的确是真心话,但很容易遭到家长的误解,认为这是一种故意对抗,对吗?”

“是的,每当我说不知道的时候,我妈妈就会呵斥我说,既然不知道,为什么不去好好上学。”倩回答,“但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情绪低落、烦躁、不愿意上学,我总觉得没有存在感。”

柳老师问,“我们一起来探究,好吗?请问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这几个阶段,你有不愉快的经历吗?”

倩回答,“幼儿园没有,小学六年级有不愉快的事,初中是最让我不愉快的阶段。我初中的成绩不太好,我觉得老师只对好学生好。我很气愤,为什么我们和好学生交的学费一样多,但却得不到一样的对待?我非常不喜欢我的初中。上高中以后,我的成绩还行,但我担心,自己在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三年级的时候,都非常不开心,那么高三会不会也发生一些倒霉的事情。每当想到这里,我就感到心慌、难过,不想说话,甚至觉得活着好累,没有意义。”

柳老师问,“你对小学六年级、初中三年级时发生的事情还有记忆吗?”

倩回答,“小时候,爸妈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我,是一位亲戚陪我长大的。后来,爸妈在家除了吵架就是吵架,在我十岁那年,他们离婚了,我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在我六年级的时候,我遭到了同学们的误解,他们让我向一位同学道歉,那时候我想,我父母都不管我了,你们凭什么管我。之后,我经常会出现愤怒、害怕、担心的情绪。初中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总是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踩我的鞋,我和老师反映过很多次,但都没有得到解决,这让我很绝望,我觉得老师不重视成绩不好的学生。同样也在初中三年级,我和妈妈的关系也不好,几乎天天都会吵架。小学六年级是升学年,初中三年级也是升学年,现在高中三年级了,我总感觉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所以我很害怕去学校。”

柳老师说,“所以你担心的不是学习,而是担心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并担心这些不愉快的事情会影响自己升学?”

倩回答,“是的。如果高三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就会影响我的高考成绩,我就上不了好大学。每当想到这些,我就感觉世界末日要到了。”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6月4日晚,海南省海口市山高中学(高中部)举行了一次别样的“喊楼”释压活动。(郭志华 张绪栋/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心理咨询案例解读

在倩进行第一次咨询时,柳老师用了两个小时,在倾听中协助倩了解了负性事件,以及家庭对其认知、情绪等的影响,具体包括:

1.协助倩认识到在小学六年级时,父母离婚对她造成的潜在影响,她对同学们的某些行为会出现过度敏感的反应。

2.协助倩认识到在初中三年级时,她正处于青春期中期,主要表现为情绪焦躁不安、容易与父母发生冲突、对权威人物会出现无形的对抗、希望得到公正的对待等。

3.协助倩认识到在高中三年级时,她处于青春期后期,在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时,多了一份理性及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与同学发生冲突的概率就会降低。

同时,柳老师制定了两周做一次咨询的方案,并明确了咨询对象不仅只有倩,还包括她的妈妈。

后来,倩的妈妈表示,倩变得情绪正常,能够积极地上学了,晚上也能按时完成作业,而自己也在有意识地注意表达方式、语气、语速、表情等,和孩子的关系有所改善。

由此可见,心理问题诊断需要综合多种因素,仅凭几张测量表不能断定是否患有抑郁症,如果因此胡乱治疗,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柳老师在为厌学孩子的妈妈做心理咨询。(石邦俊供图)

心理咨询师有话说

抑郁症是指一种不快乐的弥散性心境,被称为“精神病理学中最常见的感冒”。认知、情绪和人际问题等都可能造成个体对他人的冲突和排斥,使个体感受到不公平,觉得不被理解,进而导致自我存在感降低、情绪调节出现困难等,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抑郁症的诱因。

就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来说,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除了生物、心理等因素外,还受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精神疾病等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根据几种量表的测定结果就断定孩子患有抑郁症的做法是不严谨的。

同时,每个人都会出现悲伤、抑郁、难过等情绪,孩子也不例外。孩子有了一些抑郁症的相关症状,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患上了真正的抑郁症。对于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的诊断,需要充分收集相关信息,比如孩子的成长史、是否有抑郁症家族史、家庭是否健全、是否有生活和学习压力、家庭关系是否存在严重问题等,而且还需要了解孩子关于自我和他人的信念等。在这个基础上,结合量表测量,进行综合分析后,才能谨慎给出初步诊断。

虽然不能随意断定孩子是否患有抑郁症,但如果孩子出现抑郁情绪、过激言论、异常行为等,且这些情况持续超过两周,家长就应该提高警惕了,不要简单地给孩子扣上“无病呻吟”的帽子,或认为孩子“长大后自己就好了”,这样有可能错过心理干预的最佳时期。正确做法是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以便做到早诊断、早干预。

作者:心理服务基层科普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石邦俊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文斌进行科学性把关。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供稿

(责编:赵鹏、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