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日见一篇报道,北京西单体育场篮球馆一中年男子晕倒不省人事(猝死),经正在羽毛球场上打球的协和医院几位医生全力抢救,兼之场上备有心脏除颤器(重要公共场所配备急救医疗设备,是社会进步表现),两次除颤后恢复自主心跳,随后及时转送医院。该男子是幸运的,由于抢救及时,挽回了生命。
猝死的抢救成功几大要素均存在:A、及时,B、技术高超的医生,C、心脏除颤器。
现代医学能对某些致命性心律失常引起的猝死及时进行救治,靠的就是仿生医学技术的应用。仿生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生命的奇迹。心脏起搏器是目前治疗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最佳植入性仪器。自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挽救了数以百万患者生命。心脏起搏器几十年的发展,充分显示了仿生学与心电生理的完美结合。
图片作者:陈欣欣
心脏节律的调控基础是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由窦房结、结间束、房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蒲肯野氏纤维等组成。它们具有自动起搏与顺序规范传导功能。心脏每跳动一次时间,称为心动周期。正常窦房结自律性(起搏频率)最高,所以兴奋先从窦房结开始,然后从上而下通过特殊传导系统把冲动分别传到心房肌及心室肌,引起心房及心室除极(兴奋),继之收缩排血。
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心率多在60——100次/分。安静或睡眠时心率可减慢至40多次;而运动或激动等可增快到150次左右。什么时候加速或减慢,是人类经漫长的进化,植物神经系统及内环境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以适应大自然的应变能力。
用工程学术语,称之自动控制系统。如机体突然受惊吓,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窦房结自律性加快,心房、心室收缩力增强,心排出量增加。机体正是通过一系列正、负反馈,以达到应激状态。 心脏是人体终身伴侣,勤劳而忠诚。在漫长岁月中,容易出现程度不一“故障”,尤其是心脏控制系统,医学术语称“心律失常”。然而,大多数心律失常(功能性)是不需积极治疗的。若引起不适症状,可简单药物对症治疗。 而致命性心律失常,顾名思义,会危及生命,需积极有效治疗。在起搏器问世前,仅通过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是当年的医生最头痛、最棘手的难题。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由于最高起搏点——窦房结病变,起搏频率明显降低,心率常在40次以下,甚至出现长时间停搏,引起晕厥。主导心律频率减慢,反过来又诱发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常超过150次。也称之慢—快综合征。治疗心率慢时,用提高心率药物,窦性心律频率增加不多,而异位心律频率增快更明显,而得不偿失。在心率快时,抑制异位心律频率,窦房结频率降低更厉害。
治疗的矛盾与复杂,往往使医生束手无策。感谢一代代仿生学家与心脏学家不断努力,终于在1958年将人工起搏器成功植入人体,解决了因心室率过慢导致晕厥的心脏病。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最早的起搏器为心室固定式起搏,由于是固定频率,心室起搏常与正常心律竞争,出现“起搏性室性早搏”,如果落在“易损期”,会引起室速,甚至室颤。为解决此问题,科学家发明了按需起搏器。它有感知自身电信号,如心室波(QRS波群)功能,能自动对起搏脉冲进调整。避免了与自身心律的竞争。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患者的具体情况,形成一系列起搏器,适用于不同的心律失常。采用NBG编码表达工作模式及工作状态。(附表)
为更好地理解起搏器的仿生学机理,以DDDR起搏器为例,解释它如何与病变的心脏互补。DDDR是双腔(心房+心室)起搏,双腔感知,能触发+抑制,频率应答。工作过程:当感知P波(心房波)慢于自身设定的心房起搏频率(一般为60次)时,心房起搏脉冲自动发放,引起心房兴奋。如果感知到心房率超过60次,心房起搏脉冲受抑制,让位于自身节律。心房兴奋后,如果经过0.16秒(参数常为0.12——0.20秒),未感知到QRS波,心室起搏自动应答,发放心室起搏脉冲。同理,如感知到QRS波,则起搏脉冲受抑制。频率应答,是起搏器能感知身体内环境变化参数,如呼吸频率、体温、血液酸碱度等,自动攺变起搏频率,完全适应人体生理性需要。
图片作者:陈欣欣
从上述起搏器工作过程,不难看出,通过感知功能,跟踪每次心脏搏动,取得实时参数,反馈到起搏器,快速自动分析、判断,自动调节起搏状态。简而言之,按需型起搏器,通过实时监测心脏节律状况,如果心脏自主节律达到设定的参数(心率),起搏器暂停起搏。反之,未达设定的心率,即时自动发出起搏信号,保证心脏正常跳动。
现代起搏器是名符其实的心脏卫士及助手。此外,除治疗心率过慢状况,还可对快速心率治疗。如抗心动过速起搏器、除颤起搏器(ICD)等。当感知到这种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后,即时启动超速抑制或除颤程序,迅速终止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 尽管起搏器功能日益完善,病变的心脏完全依赖于起搏器。
理论上说,任何一种仪器都会有故障时候。既然如此,仿生学家又怎样解决呢? 设置安全参数:1、起搏脉冲能量为起搏阈值2~3倍。感知灵敏度为正常2~3倍,而且能自动识别肌电干扰及外源性干扰。2、设定起搏频率最低与最高限制。3、如果起搏器已达到或超过工作年限时,或电池电量降低,将会逐月阶梯性降低起搏频率,或自动转换为心室起搏。以提醒更换起搏器。 4、通过动态心电图或体外起搏器检测,随时可了解起搏器功能状态及参数调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起搏器将会越来越好,给人类带来越多福音。
作者: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电图室主任医师梁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