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病人常形象地称自己得了摇摆病,情绪时而高涨,时而低落。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如果不能获得及时、规范的诊断治疗,疾病会反复发作或演变成慢性病,自杀风险及自杀成功率远高于抑郁症。
以下这些因素在双相情感障碍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遗传因素,由于遗传导致的双相情感精神障碍几率很大,父母中有人患双相情感障碍时,子女患此病的概率要高于其他人。
应激事件,应激事件容易诱发双相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在生活、工作上遭遇了失败与挫折或婚姻不幸,自己无法进行适当的调节,从而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现象。
季节变化,双相情感障碍的发作还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躁狂发作多在春季,抑郁发作多在初冬时节,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
生化因素,5-羟色胺这样一种中枢神经递质偏低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去甲肾上腺素递质水平的增高可能出现躁狂的表现,去甲肾上腺素递质水平降低,可能出现抑郁的表现。
性格因素,环型人格,情感旺盛型人格气质的患者。
除此之外,年龄和性别也应考虑在内,例如,15岁-20岁的青少年,以及35岁-50岁的职业人群容易患上双相情感障碍。女性首发抑郁的病人要特别注意未来可能发展为双相情感障碍。
针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需要建立一个包括医生、患者和家属的治疗联盟。作为家属,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督促患者吃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只有督促患者吃药,才能保证病情稳定不复发。另外,观察病情并记录,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在复诊时判断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及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由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王绍礼进行科学性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