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开学综合症”?

肖雨

2019年09月17日08:11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进入九月,学生们步入规律紧张的校园生活。可能有一些孩子会出现厌学、走神、食欲不振等症状,这时家长要注意了,孩子这些症状的出现,很有可能是因为患了“开学综合症”。那么,到底什么是“开学综合症”?为什么会出现“开学综合症”呢?又该如何应对“开学综合症”呢?

据了解,“开学综合症”是指在假期结束之后开学之始,学生所表现出的一种明显的不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的非器质性病态表现,心理学家称之为“开学综合症”,又叫“开学恐惧症”。心理医生认为这些表现都是人潜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将一些不愿面对的、不认同的、被压抑的、不愉快的负性情绪转换成一些躯体症状而造成的,并会持续一段时间。“开学综合症”大多表现为失眠、嗜睡、疲倦、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厌学、上课走神、头疼、情绪低落等现象。

造成“开学综合症”的原因主要是暑假生活不规律,孩子的学习与休闲活动没有合理计划。加上假期舒适无度的生活让孩子留恋,使他们对开学后要面对的学习生活产生抵触情绪。其实这是孩子们普遍存在的对新学期的一种“畏难”情绪,在大多数学生身上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

“开学综合征”并不可怕,家长不必过于紧张。“开学综合征”在医学上是适应障碍的一种,孩子们在放假之后以休息为主,突然发现要开学了,从闲暇的状态变成紧张的状态,对一些自控力和适应能力比较差的孩子来说,就可能产生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和对上学的恐惧。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的孩子都可以在短时间内自己调整过来,无需在医院进行治疗。

心理学上对“开学综合症”的各种表现有深入的分析,即学生在面临生活环境变化时,潜意识里的防御机制将一些不愿面对的、不认同的、被压抑的、不愉快的负性情绪转换成一些躯体症状,并会持续一段时间,但这个过程会随着慢慢适应变化的环境而消失。可见,学生出现“开学综合症”是正常现象,就像成人长假过后不愿上班一样,因此,家长切忌过度担心,要以理解的心态帮助孩子尽早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

开学前的心理调适关键在于觉察孩子内心的感觉,对焦虑、担心等情绪不必掩饰、否定或抗争,跟孩子一起好好讨论这种感觉,接纳这种感觉,孩子自然能够处理好。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安静的“收心”环境,及时与孩子进行感情交流,鼓励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

同时学生们也要学会“收心”,从容应对“开学综合症”,学生们应该调整好生物钟,及时“收心”,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查一查哪些作业需要完善,哪些知识还很模糊,及时请教同学和老师。作业完成后,可以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读一些有用的书籍,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课堂上,为防止走神,要耳、眼、手、脑、口并用,认真听、细心看、积极想、仔细写、按要求读,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本文由解放军371中心医院心理咨询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献红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编:王明昊(实习生)、王燕华)